左右两翼均为骑兵,一边是虎豹骑和速射骑,一边是西凉铁骑和飞熊军,而在中军前置的是丹阳部队,后面则是江东弓箭手和音杀锐士一起,而后军部队,则是马槊具装骑兵与一部分帕提亚的辎重人员。
可以说中军兵力之薄弱,看起来好像就是一触即溃的样子。
然而司马懿选择这样布置,甚至没有布置前军,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帕提亚手中确实有不少的重步兵,如果有需要的话,也确实能够抽几支过来充当前军。
然而底层命令不通,语言不通,彼此之间的交流并不流畅,在这种情况下强行融合在一起进行配合,只能说是多生事端。
哪怕有丹阳这样擅长配合的精锐进行带领,也很难消耗掉这样的负面情况,所以思来想去,便直接放弃了将帕提亚支援军队并入大军当中的想法和行为。
当然其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便是帕提亚重步兵的实力,很难支撑起一个坚固的防线。
如果防线无法稳固,那还不如没有,至少没有防线的话,不会出现溃兵倒卷冲击其他防线的现象。
不过帕提亚毕竟给了士兵,司马懿自然也要利用起来,哪怕军令不一,号令不一,但他好歹也混了那么长的一段时间,还是非常熟悉帕提亚的军令,听得懂帕提亚的话语。
所以在汉帝国大军之外,司马懿也起了一个帕提亚的大军来进行指挥和战斗。
这种情况下,相当于一个人指挥两个指令不一,语言不一,位置都不相同的军队进行作战,其难度不言而喻。
以至于徐庶都有些惊讶的看着司马懿,完全不明白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指挥。
两人同处于马槊具装骑兵当中,看着左右两侧完全不一样的军队,内心想法各有不同。
而在这两支部队之外,法尔斯萨珊也将帕提亚的军队组织了起来,并构建了一个合格的大军阵线,不过法尔斯萨珊有自知之明,知道双方军队实力差距,也只能尽可能围绕汉帝国大军打辅助了。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汉帝国和帕提亚的军队,直接出现了层次分明的钳行,只不过钳行部位的战斗力差距甚大。
“仲达,指挥两支号令不一致,语言不一致的大军,还要与另外一只大军协同,这其中的难度和露出来的破绽……”犹豫了一下,徐庶还是看着司马懿,说明了这件事情的难度。
“我明白,我非常清楚!”选的这么干,司马懿自然也清楚其中的难度,但是回答时却不带任何犹豫,果断的说道,“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各自的战斗力,才能够发挥大军上限的力量,才能够让我们活着撤退的概率更多一些…”
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如果做不到的话,如此沃土,恐怕就得成为埋骨之地了。
他可是司马家百年不出的天才,又怎么可能埋于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