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专家们最低也是中专生,算是文化人了。
但是在张文典这位开宗立派的老教授面前,确实能称得上没文化。
“张教授,您别生气,这帮小子也是担心出问题。”
野生汽车专家知道张文典这个疯狂化学家脾气不好,连忙道歉。
“到底行不行,试一下就知道了。”
“可是咱们这里都是新车。”
“是啊.”
燃油宝主要是解决积碳问题,这些新车压根没有积碳,没办法进行实验。
李爱国一个汽车专家到卡车队,借了一辆有着长达二十年车龄、发动机没有大修过的嘎斯卡车。
那卡车大喘着气,冒着黑烟,从雪地里驶过来,在雪地上熏出了一条乌黑的道路。
要不是知道是卡车,李爱国还以为是单缸拖拉机过来了。
能够开着这样的卡车搞运输,这司机也是个神人。
李爱国看到一个黑乎乎的家伙从卡车里跳下来,顿时了然了,这肤色算是对上号了。
司机名叫陈二黑,看上去足有四十岁,实际年龄才二十五岁,刚结婚。
“我媳妇儿说我有点老相。”
“确实够老相的。”李爱国让陈二黑打开机盖,让一个汽车专家将燃油宝加进去。
“启动吧。”
“啊?!”陈二黑懵逼了:“不是要修理发动机嘛,老实说,我倒是习惯了,关键这烟灰洗掉了,身上也有股怪味,我媳妇儿说我被腌出味了,晚上不让上炕。”
“已经修好了,你先点火试一试。”李爱国拧上盖子。
“不是,我看你就滴了几滴水,就行了?”
“放心吧,保证好用。”
见李爱国坚持,陈二黑只能上了车,重新打着火后,跳下车蹲在卡车屁股后。
排气管里依然是冒黑烟,甚至是更黑了一点。
“这也没变化啊。”
“不对,发动机的声音好像小一点了。”
“黑烟也少了一些。”
“窝艹,发动机年轻了!”
陈二黑自打接手这辆车,还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悦耳的发动机声,也没有见过青色的尾气。
那几个围观的卡车司机也被惊住了。
“这玩意也太神奇了。”
“以往只有刚清洗了发动机才有这种效果。”
后勤上的张主任本来打算通知卡车队出车,听到这边在搞实验,也冒着雪赶了过来。
搞清楚来龙去脉后,张主任提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爱国,这燃油宝能不能节省燃油?”
“燃油宝能够清理发动机内部积碳,提高发动机效率,效率高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节省燃油的效果。”
李爱国一边让人测量尾气的含碳量,一边做了解释。
碳含量放在后世肯定已经超标,不过在这年代已经算是环保了。
“这绝对是好东西!”张主任也来了精神。
前门机务段虽大部分用火车运输,可是也经常需要转运货物,卡车队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燃油。
这年月燃油是管控物资,还特别金贵,后勤上没少为燃油配额求爷爷告奶奶。
哪怕燃油宝每辆车能够节省百分之五的燃油,这累积起来,也能节省不少燃油。
“麻烦你赶紧造一批出来,分配到各辆卡车上,我现在就去找段长。”
这两天段里面的卡车需要帮着地方上转运物资,正是耗油的关键点,张主任没敢耽搁,冒着雪来到了邢段长办公室。
邢段长刚跟工务段领导谈了话,布置了段里面的铲雪工作。
得知工作室搞出了燃油宝后,忍不住拍大腿:“没想到这才几天功夫,爱国又搞出了好东西。”
“东西是好东西,关键是得赶紧生产出来。”张主任急切。
“走,我跟爱国谈谈。”
邢段长带着张主任来到工作室的时候,李爱国已经让实验室里开始大规模调配燃油宝了。
“爱国,产量有没有问题?”
“燃油宝的用量很少,实验室这边能够满足机务段的需要,不过,要想大规模生产,还需要跟化工厂合作。”
邢段长明白李爱国的打算,燃油宝的效果如此之好,肯定是要卖到国外换取外汇。
“我记得你们有跟京城化工合作的经验吧,这次的燃油宝,要不,还交给京城化工来生产?”
李爱国也有这个打算,等中午休息的时候,让张文典摇了京城化工那边。
京城化工得知又要上新产品,厂长有些郁闷的挠挠头:“不对啊,咱们这阵子怎么净帮着前门机务段干活儿了?”
祝总工笑着说道:“厂长,就在昨天,化工部那边下了订单,足足两百吨汽车防冻剂,都是有额外补助的。我觉得这燃油宝的重要性,不亚于防冻剂。”
此话一出,厂长的脸色微微一变,笑了:“害,大家伙都是为了搞建设而努力,分什么彼此啊,咱们京城化工的水平可能一般,但是咱们的思想觉悟在国内可是一流的。”
“接,老祝,你马上到前门机务段那边,跟爱国同志联系,看看具体有什么需求。”
“麻烦你向前门机务段传达我们厂的决心。”
“明白。”祝教授嘴角压不住了。
作为京城化工的总工,祝教授非常清楚,目前京城化工因为设备老化,以前的焦化项目挪到了郊区,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规模已经落后了。
没有订单,就拿不到足额的补助,厂里面的技术员们和职工们在年底只拿到了基础工资。
现在连续承接了前门机务段两个订单,一来是能够为建设做贡献,二来是能够拿到补助,这是两全其美的事儿。
祝教授很上心,当天下午就带了几个总工赶赴了前门机务段。
燃油宝的制造难度很低,关键是要添加化学辅料,防止被人仿制。
张文典忙完了实验室的工作,亲自配合祝教授筹划大规模生产的事儿。
李爱国则将调配出来的燃油宝送到了卡车队。
卡车队此时也接到了部里面的通知,帮着从津城塘沽码头来的货运列车转运货物。
“塘沽码头?难道是海克斯科技雇佣的远洋货轮到了?”李爱国下班前去了一趟气象站。
这次倒春寒的规模很大,气象站可以获取第一手消息,也被动员了起来。
一来是防止有人捣乱,二来是可以及时反馈当地的情况。
负责此事的正是老猫。
他看到李爱国进来,站起身帮着拍去身上的雪花:“这次的情况算是百年罕见了,不过好在及时预警,没有造成太大损失。
现在各地储备的物资已经开始发放了。
海外第二批货轮也靠岸了,运来了粮食、棉衣,地方上的同志正在组织发放工作。”
李爱国给老猫递根烟,拿起一份工作报告看起来。
此次受灾面积很广。
春种的谷子、高粱都正在拖秧,大部分地瓜被冻死,只能补种、补栽,预计将大范围减产。
不过救济粮用不了多久就能运过去,社员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京城这边因为人口密集,虽提前储备了物资,粮店还是出现了粮食短缺的情况。
“估计下午粮食就能送到粮店。”老猫在旁边补充道。
“有了粮食,再加上前阵子囤积的煤炭,这次的倒春寒就算是安然度过去了。”李爱国点头。
“是啊,沿海地区有一些老鼠这次也忍不住跑出来闹事儿,好在咱们早有准备,足足抓了二十多个。”老猫又递过来一份材料,心中有些佩服了。
当初李爱国提醒有人要搞事儿,他还有些不以为然。
毕竟沿海那边经过几轮清理,剩下的老鼠已经不多了,应该不敢再搞事儿。
没想到还真被李爱国猜中了。
李爱国接过来,上面记录都是一些趁机闹事儿的家伙。
他们接到那边的通知,趁着天气异常,跳出来搞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蛊惑人心。
还没行动,就被直接按住了,再加上粮食和御寒衣物发放到位,压根没有掀起水花。
“这帮人唯恐天下不乱,遇到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老猫还要向农夫汇报情况,李爱国只是稍作停留,便骑着摩托车到街道办接了陈雪茹,然后回了四合院。
刚走到门口,三大爷就通知了:“街口的粮店新来了一批粮食,每家限购五十斤,家里缺粮的赶紧去买啊。”
听到通知,大院里的住户们都行动了起来。
毕竟现在谁也无法确定这倒春寒还需要几天才能过去,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李爱国倒是不缺粮,只是自己不买粮食也不合群。
这年代的人很警惕,前阵子听说南方抓到一个隐藏了迪特。
那家伙本身是社员,隐藏得很好,只因为不吃大锅饭,被一个生产队的人发现了。
后来民兵在他家的地窖里发现了两箱子小黄鱼,还有上千斤的精白面,一部电台。
李爱国拿了粮本,何雨水也找上门,要跟着一块去。
来到粮店门口,外面已经排起了长队,许大茂、阎解成都在队伍中。
贾东旭也拎着个袋子晃悠着从远处走了过来。
许大茂佯装惊讶道:“贾东旭,挺精神啊,别人家穿棉袄,你穿单衣服,厉害了啊。”
阎解成也在旁边起哄:“是谁前两天说不可能下雪来着?!”
排队的小青年们都清楚贾东旭搞出来的破事儿,顿时哄笑起来。
“这天气一点都不冷,你看,我还出汗了呢!”贾东旭衣着单薄,被寒风一刮,鼻涕流下来了,连连打了几个喷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