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镜下的情况再说吧,准备2支曲安奈德。”高风很快便进入了状态。
看到镜下密密麻麻的肉芽,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
“还不到一个月呢,真能长啊。”
不过经过测量,高风发现小于气道狭窄的状况与初开始相比还是有所减轻的。
“这说明治疗是有效果的。”
剩下的就是坚持了,接下来等待他的肯定是频繁又痛苦的镜下治疗。
好在麻醉技术日新月异,不然这种病人跟新款的宝马3一样,只能推沟里。
“兴龙,你看什么呢?怎么手机也不刷了?”摘下手套的高风有些好奇,麻醉师郑兴龙正聚精会神的看着手里面的一本杂志。
他走过去看了下封面,还是英文的:anesthesia & analgesia。
这是一本创建于1957年的医学类学术期刊,以月刊形式发行。
期刊聚焦麻醉学与疼痛管理领域,涵盖术前准备、患者监测、麻醉药物研发等临床研究方向,自称为“麻醉学全球标准“。
虽然有点吹牛逼的意思,但的确是一本权威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4.661,在34种scie麻醉学期刊中排名第8位。
“这不是写了篇文章嘛”麻醉师郑兴龙有点不好意思,“找里面相似的内容借鉴一下。”
“你抄就抄,还扯什么借鉴。”梁丛越笑道:“脸皮就是厚。”
“读书人的事怎么能.不是!谁抄了!”郑兴龙“怒”了,“咱可是实实在在做了工作,统计了数据的。”
“那你看别人的文章干什么?”周边的人笑了起来。
“对啊,对啊,你解释一下嘛。”
“这不是我的统计数据跟人家的相差太远嘛。”郑兴龙蔫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样本量太少了还是怎么着。”
高风看了一下,文章的标题是:人血白蛋白溶液与羟乙基淀粉应用于心脏搭桥手术患者时,对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的影响。
作者是德国路德维希港大学医学院boldt教授,他是全球麻醉液体治疗领域的顶尖专家。
液体复苏是一种紧急医疗干预措施,通过快速补充液体来恢复有效的血液循环和维持器官灌注,常用于处理休克、低血容量或其他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的情况。
在现代医学的启蒙阶段,医生通常用等张的生理盐水、葡萄、乳酸林格液等人工液体,或全血、血浆等血液衍生物来施行液体复苏。
而随着医学生理学研究突飞猛进之后,在临床需求的推动下,医药公司着手研发能够代替血制品的胶体液,比如明胶、羟乙基淀粉等。
文章的主角羟乙基淀粉是一种经过化学修饰的淀粉类化合物,就是使用羟乙基淀粉与氯化钠按比例配置而成的胶体液。
在这篇文章中,羟乙基淀粉被证明是用于液体复苏的完美选项。
高风很快就把这篇文章看完了,然后他觉得有些说不上来的感觉,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不对劲?”郑兴龙不太理解他的意思。
“书我拿走了,过几天还你。”高风也没做过多的解释。
郑兴龙敢拒绝吗?
“好的。”他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