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他对的报道有所回复,就能够感觉到对方还是十分犹豫,不敢接话。
看来上次确实被打得痛了。
“还是美国电视新闻网吗?怎么搞得像一个App测评自媒体号?”
在推特上,孟繁岐经常反击回去,不过App硬件资源不够的问题,不是一时间可以解决的。
因此几个回合之后,似乎意识到了孟繁岐没什么办法,进而又开始蹬鼻子上脸了。
“你就跳吧,跳得越高摔得越狠。”孟繁岐一边暗笑一边继续发推挑逗他们。
等这两天各种算子测试更新完成,AI相机就可以在终端上借助用户的智能机进行推理了。
在移动端上的速度提升可达到二三十倍,而性能与原本几乎相若。
如果放弃一些性能上的追求,其实际提升甚至可以接近五十倍。
这是用户们实际上可以接受的范围了。
原本,如果程序需要占用用户手机长达30-60分钟的主要计算资源,这是绝对无法忍受的。
手机高强度运转,发热发烫,又持续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没有谁会愿意使用这么多资源。
而现在,新的移动端网络只需要一两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类似效果的操作。
虽然还是稍微有一些代价,但在这个时间点,已经相当不容易了,用户面前可以忍受。
大批量排队等候的用户,可以通过一两分钟自己智能机的算力来完成一次操作,这会极大地提升AI相机App能够负担的用户数量。
同时也能够基本解决公司服务器不够的问题。
夏彦三人对着测试结果欢欣雀跃,在他们看来,老板简直就是神仙。
虚假检测问题,几天搞定,刚刚喷了不到一周App负载和承担能力的问题,马上又给解决了。
还不是通过加钱买设备这样的方式,而是直接通过算法把用户手里上亿的终端设备利用了起来。
这方法实在也太巧妙太聪明了,思路上就彻底跟三人不一样。
不过孟繁岐却高兴不起来。
这次经历了硬件上的压力之后,他才彻底醒悟过来,自己一直以来都在回避一个最大的问题。
那就是如果被高算力的硬件被封锁,自己一个搞人工智能软件和算法的人,到底该何去何从?
距离两国关系变差,也就四五年的时间,距离美国彻底开始封锁A100及以上的高端GPU设备,也就不到十年了。
等到自己将来在人工智能界做大做强,美国难道就会放任自己吗?
等到时候上了实体名单,没有高算力硬件,自己又应该怎么办?
现在只是买的不够多,硬件有点跟不上,以后可是根本不给你用了。
“没有硬件支持,软件终究是空中楼阁啊...”孟繁岐此时非常后悔前世没有在硬件方面有足够的积累。
在美的这段时间尽量多挖,多培养一些硬件人才吧,等到被封锁了再做硬件,那可就太被动了。
孟繁岐在年前的最后一两天,一遍准备着AI相机的移动端版本,一遍如此思索着。
这可能是他重生以来遇到的最大难题,毕竟这是官方出手也做得很艰难的事情,此时的他还毫无头绪。
但重生人士,责无旁贷。
在踏上归家过年的路途时,他还不忘编辑了一条推特:“感谢对我们App做出的督促,新版本的移动端推理功能已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