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谷歌是一个神话,华国也同样如此,或者说它是一个更大的神话。
如果刨去华国国家的属性,单独只看经济情况的话,其实华国才是千禧年世界最大的商业奇迹。
它飞速崛起,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样的巨龙苏醒,当然会波及世界。
李开赴似乎看出了孟繁岐的好奇和来意,当然,也有可能是老人的通病,喜欢忆往昔。
尤其又是患病在床的时候,面对面前的这位谷歌新秀,人工智能新秀,李开赴说起了不少谷歌与华国的往事。
“世纪初的时候,谷歌的所有索引和操作都是在美国的,当时的做法是,分析用户IP地址,然后跳转到当地语言的主页。在华国没有运营。”
“当时其实并不需要特别在这件事上做什么工作,华国有许多人希望看到更多视角的信息,谷歌在华国自发地流行起来,份额一度占据到了大约百分之二十五。”
“不过这一切,都在2002年的9月初戛然而止。”
“是因为墙吗?”孟繁岐作为中期的90后,对世纪初的故事一知半解,当然不如李开赴这位做过谷歌中华区一把手的大佬了解得清楚。
“网络有其商业的必要性,但它也为其他的很多事情提供了可能和平台,有利有弊。你很难直接去判断,这种阻拦的做法是好是坏。”
“可以理解为一种保护,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控制。”孟繁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也在这两個观点当中反复横跳过。
最开始觉得受到了管制,但有时候发现国内互联网上低能那么多,又觉得别让他们看到这些东西也挺好的。
“这个就要看每个人自己的想法了。”李开赴笑了笑,不置可否:“当时布林怀疑是华国官方要支持白度,百度2000年左右开始运营嘛。他就从亚马逊买了一大堆关于华国的书开始看,然后向很多国际关系的专业人士咨询建议。”
“谷歌之前虽然发展到了全球各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和某一个国家的政府直接交涉过,华国的情况对谷歌来说是非常新的。布林看了两周的书,还没看明白,然后谷歌又被神奇的解禁了,大家都没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谷歌应该还是非常重视华国市场的吧?”孟繁岐觉得自己的问题是一句废话,世界上没有什么国际性的公司能够忽视华国,这里拥有最多的人口,它实在太大了。“应该尽早和官方取得联系。”
“稍微迟了一些,04年的时候麦克劳林成为这方面政策领导者,他与华国政府有过几次往来,04年春天的时候带着一队人就过去了。”
“跟一批政府官员进行了会谈,那种非常正式的场合,椅子很大很豪华,彼此之间距离也很远。他们其实希望借助谷歌这样的大公司的力量使得华国有一次质的飞跃,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位女士叫做胡启衡。”
“她的父亲给润之当过助理,她本人83年就当了中科院自动化所长,应该说,她是中国最早涉足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的一批学者,是你前辈中的前辈。”
“三几年的老前辈...”孟繁岐查询了一下,不禁感叹,她老人家现在都八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