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岐准备将自己的精力转移之后,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视界视觉公司是否能够长久地存留下来。
在这件事情上,孟繁岐做出了一些妥协,准备出让公司的一部分股份,进行一次融资。
主要是多次的合作伙伴白度,和人脸算法目前的一大客户阿狸系。
一方面是为了两边的人脉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两边的数据资源。
为了将来那些大型AI智能,孟繁岐需要想尽办法尽早从这些科技巨头手里尽量多忽悠一些数据出来。
单靠自己去搞数据基建还是不够的,许多数据的来源高度依赖平台。
白度相关的一些功能和社区虽然后来拉了胯,但里面的文本着实还是不少的。
阿狸系则主要是电商系列的数据,商品的图片,描述,和用户的各种反馈评论,这方面的内容也是相当珍贵的。
如果想要做图片和文字的多模态组合智能,让人工智能可以同时理解文本和图像,一个利润最大的领域就是电商类商品的相互匹配和推荐。
“说白了还是大部分人工智能方法商业价值不够,真的赚大头的还是广告那些。”孟繁岐稍稍叹了口气。
孟繁岐为谷歌创新的内容主要是从网页评估和搜索能力上面,一者留存高质量网页,尽量筛选掉那些垃圾内容;另一者通过AI语言模型,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搜索意图。
将来的一個主要方向,则是通过对用户行为的专门分析。
根据用户的历史选择,去分析他到底更加喜爱什么东西。
这种做法往往是各个大公司和App私下串联的,非常恶心,经常有让人后背一凉的感觉。
有时候给人的感觉是,我甚至只是和朋友谈论了一下某样东西,结果第二天就发现,好几个App就开始给我推送这方面的产品广告了。
许多人怀疑自己被窃听了,其实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通过语音解析的,那样的成本太高了。
单纯只是因为,行为跟你相似的人,的确有很大概率跟你在关注相同的东西。
人嘛,总是觉得自己不一样,但其实只是一厢情愿。大部分人都是平凡普通好预测的。
最骚的事情是,有时候AI给推荐的怪东西,还真挺有意思的,看完了之后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是我不知道我自己喜欢”。
20年那段时间,自动驾驶热潮退去,业界逐渐冷静了下来。
大家都反应过来了,视觉智能牛皮吹得很响亮,但真的大规模落地商用的,也就检测那点内容了。
自动驾驶炒了一年又一年,营收还是没见到。
短视频平台和并夕夕这样的低价电商平台飞速崛起,大家都在疯狂抢流量。
不少互联网公司这才反应过来,还得是推荐算法来钱快。
短视频就专门给你推黑丝大长腿,越推越看,越看越推。恨不得你一天24小时都在上面看擦边。
卷了没两年,所有用户已经不敢再随便点任何怪东西了。
只要你敢点,你的首页上就会一直出现这个东西。
这种奇特的AI推荐,促使用户们开始有意无意地进行[养号]。
通过疯狂的对所有首页上的内容连续提交反馈,最终达成所有推荐都是自己爱看的目的。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L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