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县纪事由王言同志亲自改编、执导,唐国强、朱琳等主演,以林县人民的视角,讲述了林县取得的改革成就,歌颂陕北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
在八二年的春节时候,林县纪事这部连拍摄带后期耗时一年多的电影终于上映了。
影片有多个主角,白店大队的乡亲,公社的张书记,县里的小干部。
这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白店大队的人是从头到尾的亲历者,他们做木匠、打井、种树、养殖、办厂、做外贸等等一系列的事,他们是全程跟随的。
和川公社的张书记,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领导作用,信任、帮助、大胆放权,且有责任心,能扛事儿。并且是之后林县发展起来的主要领导者。
王言后来到县里工作,调整产业以后,就是张书记上来当了二把手、一把手,而后才走人的。
县里的小干部,那也只是当年的小干部,现在人家是县里的一把手……
除了这些人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人,有老农,有专家,还有省市两级的一些领导,不过都是背景板,表述了一下领导们决策也不是一拍脑袋就行的,机会给林县也是有原因的。
而作为绝对主角的王言,在这个电影里却没有太多的表现。只是在讲着他做了什么事情,有了什么决定,对于其他的主角们的影响在哪里。
在影片中,他不像是一个人物,更像是一个符号,一种思想,一个代表。而故事中出来的一些老农、专家、外国人等等,也是代表着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整部电影不带脑子看,就是一个十分正常的,符合人民群众期待的林县人民发展致富的故事。有养成,有打脸,有爽感。若是带着脑子看,那就是新中国的来时路了……
“拍的真好啊。”
在看片会上,有领导如此感叹。
“没想到这小子不仅打打杀杀拍的好,这种宏大叙事拍的也很不错嘛。”
“这小子本身就是作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也理解的很深刻,拍出来总是差不了的。”
……
王言礼貌的应付着领导们的称赞,不悲不喜。
这事情本也不是出乎意料的么,他要拍成了一坨,他自己都没脸让电影上映,何况还是到这样级别的看片会来得瑟。
相应的,在外面的电影院里,也是场场爆满,人山人海。
得益于王言的热度,林县的事本身就很受关注,林县纪事的书的销量也很高。在此之前的几年,王言先后拍了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等电影,很受人民群众喜欢,以致于各个制片厂都开始搞同样的类型片。从这个方面来说,火遍全国、万人空巷的少林寺,还是跟风的呢……
如此种种原因叠加之下,导致林县纪事的热度爆炸,关注这些事情的人们早都盼着呢。便是不关注的人,也总会听说同事、朋友们的讨论,有条件的难免想要去看看。
在国内的影响,要远远大过少林寺。在国外就差了很多。
毕竟这电影不是武打片、爱情片等等,而是宏大叙事的变革,还有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思想精神在其中,不了解的人是理解不了的。
当然,即便外国人可以看的明白,这电影其实也不会有什么好口碑,有什么好票房。
毕竟他们不愿意看中国是怎么好的,只愿看是怎么坏的。
而林县纪事通篇讲的都是思想路线的正确,精神文化的优秀,人民群众的吃苦耐劳,领导干部的尽职尽责。一点儿没有与十年相关的事情,没有这事儿是怎么造成破坏的,又给人造成了这样的迫害。
这能对吗?
尽管王言之前拍的几部武打片,已经卖到了世界各地,赚到了几百万美刀。尽管武打片之内,其实也有很多的意识形态输出,但总归还是打的爽,不思考的话也注意不到那么多,纯纯爽片。
武打片是真爽,王言亲自做的动作设计,弄了各种威亚的吊法,展示出了很有打击感、力量感。再配合着张一某、顾长未等摄影师掌镜,拍出来是绝对的美感,又好看又爽,外国人当然也是爱看的。武侠、功夫,这些类型片都是中国发源的,洋鬼子没这个文化……
不过归根结底,王言也没想着得外国奖,几十年后人们就不把这些奖项当回事儿了,哪里都那么恶臭。
他不愿意费心思去针对性的拍那些东西来证明自己,他对得起观影的人民群众就行,给大家看点儿好电影。哪怕可能有些人会拿这些奖项来质疑他,但早晚有知道好坏的那一天。
他甚至还会写文章,分析那些得了外国奖的各种作品,分析为什么能得,代表了哪种正确,又是什么意识形态,他明明白白的写出来发表出去。
有胆子大的敢跟他扯创作自由,说什么艺术无国界,美是共通的,他就开喷了,还要让想自由的人难混。既然无国界,那就去外面混混吧。
王言当然能做到这个事情,他是文艺改革的参与人员,积极献策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工作,要不然他跑港岛去找那些流氓干什么。
同时他拍电影也是带着一大堆的人,进行队伍培训的。道具、化妆、服装、武指、特效、摄影、编剧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全都有着一大票的人。除了一些老资历,大多数参与的人都是年轻人。有张一某之类的学生,还有制片厂一些迟迟不能上手的学徒。
除了这些,他还在京城造了影视城,先期做的就是民国的景,他拍了那些武侠片。一直都在进行施工扩建,弄了很多造景。
王言要做的是制定电影流程,一点点的将电影产业体系化、工业化。
同时他也已经在着手进行电影改革,比如制片厂如何存在,影院如何发展,票房如何分成等等。
别人不敢动这百万漕工,他头铁的很,能顶住压力。其他各地的人敢冒头,他就敢打地鼠一样,一锤子一个全给砸的老老实实。他砸人饭碗,最是在行。
其实很多事情的难成功、不成功,就在于不断的妥协,在于眼前还能将就,将就不了也还没到最糟糕的情况,就这么不断的应付,一拖再拖,非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才能狠下心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