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大家都很难做到。
“院长你说的对,我们两个老人不能把压力全放在徐昀的身上,就算没有徐昀的我们也会全力搞好项目。”
每次想到徐昀在项目研究中所带来的奇迹,就仿佛没有什么事情是办不成的。
本想向徐昀请教关于高端光刻机的事,好使国产芯片尽快升级至5纳米3纳米顶尖水平。
“徐院士脾气也太好了吧,居然没有一点架子,后悔没有考上京州大学。”
主要徐昀设计的祖冲之三号把上限拉的太高,其他人根本没办法接手,没有徐昀负责的话恐怕短时间内很难对量子计算机升级优化。
大家对李厚林后半句话没有任何异议,因为无论徐昀能否在新领域中有所成就,就凭他研究出的那些技术成为双院院士也正常。
就这样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很快三个月的时间过去。
达到这种程度后徐昀知道单纯的学习已经对他提高不了什么,因此便决定正式进入公司旗下的生物科研实验室参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研究。
侯盛昌这句话无疑又给了两人一个惊喜,原本阴霾的情绪瞬间消散。
网上其他人对他的分析评价,他自然没有在意。
但侯盛昌和李厚林作为院长,却要从大局出发。
“我倒对咱们的徐大院士充满信心,说不定很快又会在新的领域中扬名。”
按照他的打算,等徐昀在医药和基因工程领域中搞出点成绩,他就聘请其入职工程院院士,使之成为最年轻的两院院士。
李厚林俨然对徐昀充满了信心,闻言再次当着众人的面表明态度。
毕竟徐昀的年龄就是他最大优势。
除某些胆子大的学生主动过去请教题外,大多数人都是偷偷拍张照片,或者在去吃饭的时候要签名合影。
毕竟和量子计算机这种关乎未来的高大上富有科技感项目不同,医药是直接和大家的身体健康关联。
毕竟全球量子联盟大会确实刚举办完,没必要这么着急提升祖冲之三号的性能。
为此不少学生赶在没课的时候还特意预约座位,想要和徐昀偶遇。
另外有些网友认为新成立的量子联盟关乎着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是未来局面的一项重大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徐昀应该把精力全用在祖冲之三号的研究上,争取持续增加可操控的量子比特数量。
“院长。”
本来他还以为自己暂时停止研究去学新内容,会让潘晓志心生不满。
“院士才更要时刻充实自己,不学习怎么能保证自己的进步。”
正所谓有竞争才有动力,两个院里的院士互相不服输这并没有什么。
这种回归学生时代几乎三点一线的生活状态,也使得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京大学子视野中。
学科带头人。
“徐院士要不还是继续搞量子计算机吧,很显然量子联盟才是当下的重点。”
“到时候我们也会多上一位年轻的双院院士。”
这更多也是为了让实验室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更加完善。
含金量直线飙升。
由于这场简单的内部讨论会议并没有多长时间,结束后李厚林也带人立即离开,只有潘晓志和罗长辉还留在侯盛昌的办公室内。
“虽说徐昀目前在京州市学习新知识,但也不是没有半点时间,你们如果在项目上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问题,可以去找徐昀互相交流。”
如果换做他或者院里其他人,在事业巅峰期的时候突然迈入全新的领域,并且要从头开始学习搞论文研究参与项目。
今年刚入校的新生,只能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科学院院士。
不过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和侯盛昌平级的李厚林有些不满意了。
“李院长说的正是我想说的,院里早就答应过会遵从徐昀同志自己的选择。”侯盛昌似乎早就预料到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回答起来面色平静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且说完后停顿两秒还不忘补充道:“当然院里也欢迎徐昀随时回来主持项目。”
原本工程院院长李厚林还以为这种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伴随侯盛昌的话音落下,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嘴角浮现淡淡笑容。
趁着潘晓志沉默的间隙,罗长辉连忙接话道:“目前我们研究所正在全力研究5纳米芯片工艺,只是在某些技术上很存在些欠缺,要是徐院能去给我们指导下情况应该能好很多。”心里很想要让徐昀继续负责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刻机项目。
也就使得外界不怎么关注。
基本上正常的请求他都不会拒绝,丝毫没有表现出什么教授院士架子。
所以他明白徐昀是真正下定了决心。
“就算年纪轻脑袋好使,从头去接触全新的领域还是太困难了,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便会放弃。”这时不远处的罗长辉接了句。
“你觉得呢侯院长?”说完最后一句不忘向身旁的侯盛昌询问,
毕竟老生有的当过徐昀学弟,有的听过徐昀讲课。
……
到时候工程院也不会再处处被科学院压制。
值得一提的是,当丁玮和周丽华两人得知徐昀已经学完了博士阶段全部课程并且要参与项目后,哪怕知道徐昀有着非常变态的天赋,面对这种情况心里也不由得五味杂陈。
并且两个人的关系还不错。
徐昀比他们大不了几岁,并且也是从这个年龄段过来的。
“请问不是京大的也可以去偶遇吗?”
丁玮在深度科技旗下生物科研实验室开展项目,这件事他是知道的。
上次从数学界到材料界的跨界成功了不假,但和现在拥有的身份明显不同。
“全球量子联盟大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这还有四年时间你着什么急。”
尤其还以新生居多。
想着总算暂时解决了徐昀这次的事情。
“眼下全球量子联盟刚稳定下来,正是继续优化升级祖冲之三号的时候,院长你怎么能让徐昀去学习。”
……
徐昀依靠自身过目不忘的本事,基本将医药基因工程领域内的教材文献看完,并且凭借自身各项大幅度提升的能力尝试理解。
所以很清楚大家心里的想法。
尤其想到自己当年的学习经历,实在是想不羡慕都不行。
将潘晓志和罗长辉两人的神情变化看在眼里,侯盛昌随即放下茶杯,突然语重心长的说道:“徐昀是难得一见的人才,他帮助院里解决了很多难题让我们的科技层次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不要忘记你们也是科学院最优秀的院士。”
后来徐昀研究出极紫外光刻机和祖冲之三号,让他们下意识把希望全放在了徐昀身上,以至于都忽略了自身拥有的责任。
“如果徐昀真能给医药和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带来突破性进展,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因此直接受益,我也很希望能看到这天的到来。”
保证这台量子计算机能满足全球的访问需求。
“感觉这种事有一次就算了,在某个领域持续深耕让技术升级也挺好,不管怎么说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很难全部掌握并融会贯通。”
只能说天才之所以称作天才,那确实是有道理的。
归咎原因只能说是徐昀太过耀眼,以至于整个工程院都找不到能与之比肩的人材。
关键徐昀还有着相同的例子。
“你不是觉得徐昀很快会放弃医药和基因工程,那等他回来再说这事吧。”
加上最近一直没有参与新的项目研究,让大家不由得分析猜测起来。
对于徐昀参与实验室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他们俩人自然没有任何异议,毕竟早在之前这件事便说过。
但徐昀这次用实际行动和天赋,让他们知道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上他是认真的。
为了能保证徐昀可以尽快融入项目,保证下一阶段的人体试验顺利展开,甚至可以提出些建设性意见,他们便整理了项目的详细资料让其先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