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说:“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意思是,话不贵多,而贵于精。
讲话要实事求是,不要巧言令色,耍嘴皮子功夫。
朱自清在沉默一文中写到:
“你的话应该像黑夜的星星,不应该像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
墨子有个学生名叫子禽,子禽曾经向老师请教:“多言和少言,哪个更好呢?”
墨子回答道:“青蛙和苍蝇,昼夜不分地叫个不停,弄得自己口干舌燥,然而却没有人愿意倾听它们的声音而报晓的雄鸡,只在黎明时高歌,天下的人却都闻鸡而起。这样看起来,多说话又有什么益处呢?重要的是说话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有情绪时,过后再说没把握时,求证后说有急事时,稳住细说没必要时,按下不说。
不该说的别瞎说,不能说的别乱说,不会说的别胡说。
言之有物、把握分寸,才能发挥出语言的魅力。
3
人不作
做人,一定要懂分寸。
所谓懂分寸,就是要把握好做人的尺度。
分寸是一把尺,既能拿来衡量自己,也能拿来衡量他人。
心中有尺,行事有度:不温不火,不卑不亢刚柔相济,外圆内方有礼有节,有度有量。
当进时则进,当退时则退当显时要显,当藏时要藏。
在什么位置就做什么事,端什么碗就吃什么饭。
行事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自己留余地。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阅尽千帆淡泊宁静,饱经沧桑世事坦然。
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拿捏,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一个人,一辈子,一条路,随着年龄的增长,观点,心态也随之改变。不一样的环境酝酿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风景影响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态度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