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总比东非在地中海地区,连一块支撑点都没有要强太多。
东非过去也不是没有努力过,但是很可惜,地中海的各国势力,并不给东非这个机会。
在地中海,有三个最重要的关键节点,一是苏伊士运河出口,这掌握在英国人手里,二是直布罗陀海峡,两岸重要港口分别被英国和西班牙等国控制,最后是控制黑海和地中海航运的伊斯坦布尔,这也是东非无法染指的。
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关系到东非和欧洲的贸易,而伊斯坦布尔关系到东非和苏联之间的贸易,但是,这些贸易路线,都不掌握在东非手中,这也是东非为什么要兴建北非铁路的重要原因。
暂时,无法对上述三个重要贸易节点进行布局,而地中海的那些次级战略要地,东非同样难以获取,就比如塞浦路斯岛,突尼斯,马耳他等等,基本控制在英法势力手中,除此外,意大利,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手里也有一些不错的地方,但这些国家也并非东非可以拿捏的弱国。
这就导致了过去东非长期,无法在地中海拥有稳固海军落脚点的局面。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欧洲诸国对东非必然是比较畏惧的,尤其对英国,法国等国家而言,如果把东非的势力放进地中海,那地中海的霸权,恐怕就落入到东非手里了。
这绝非危言耸听,毕竟以东非的恐怖国力,一旦在地中海站稳脚跟,那没有任何国家能再把东非轻易驱赶出去,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本国地中海利益受损。
就比如现在的地中海霸主英国,对东非可以说是严防死守,东非任何谋求在地中海获得稳定军事据点的图谋,英国都会极力挫败。
就比如东非曾经和希腊进行过接触,试图租借克里特岛的海港,建设军事基地,就被英国打断。
进而,东非想要在地中海打开突破口,只能转而和那些不受英国和法国控制的国家合作,但是,这种国家,各个也不是软柿子,主要就是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四个国家,他们不会轻易松口。
就以奥匈帝国为例,在1934年以前,哈布斯堡家族再如何衰落,他们作为帝国掌权者,也不可能轻易把本国港口租借给东非。
毕竟,奥匈帝国也是世界大国,有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如果东非把军事基地,建到了本国国土上,那奥匈帝国岂不是很没面子。
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哈布斯堡在奥匈帝国的统治岌岌可危,这个时候,哈布斯堡和奥匈帝国的利益就产生了分歧,显然相较于一个不受掌控的奥匈帝国,还是家族利益更加重要。
与此同时,哈布斯堡已经打算做好撤离欧洲,前往东非的准备,这样一来,哈布斯堡就更愿意卖好给东非,从而为哈布斯堡后续发展铺平道路。
这次杜布罗夫尼克港交易,就是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并且是鲁道夫皇帝这个哈布斯堡家族掌权人主动提出来。
当然,即便是“卖国”,哈布斯堡家族也不能做的太过分,因此,他们才选择了杜布罗夫尼克港作为筹码。
从杜布罗夫尼克的地理位置上来说,这里是帝国最南部的领土,距离帝国核心区域十分偏远,并不容易引人注目。
其次,杜布罗夫尼克港在达尔马提亚王国治下,而达尔马提亚王国本身就有东非扶持,当地民众对东非没有抵触心理。
最后,杜布罗夫尼克战略地位并不突出,将这里卖给东非,也不会有太多人在意。
如果是扎达尔,里耶卡,普卡这种奥匈帝国海军重要的基地,显然就做不到这一点。
不过,东非对上述这些奥匈帝国重要的海军港口,其实也并不太重视,东非更希望获得亚得里亚海距离地中海更近的港口,而杜布罗夫尼克在奥匈帝国最南端,就符合这一点,它反而比其他港口更适合东非。
从这一点上来说,奥特朗托海峡两岸的港口,其实才是东非最希望获取的,这样东非海军才能更便于在地中海活动,维护东非在地中海的利益,为本国商船护航。
但是,奥特朗托海峡海峡西面是意大利,东面是阿尔巴尼亚,这两个地方都不是奥匈帝国范围,东非也就没有办法操作。
杜布罗夫尼克港,即便落入东非手中,东非海军顶多也就在亚得里亚海里小打小闹,在和平时期,确实足够用了,但是,一旦欧洲发生战争,或者地中海海军强国和东非发生冲突,杜布罗夫尼克港就有可能被其他海军势力堵在亚得里亚海里,切断和东非本土的联系。
阿尔弗雷德部长就说道:“如果,东非能在地中海自由航行,或许就可以对你们进行一些帮助,也不至于让现在奥匈帝国的局面恶化到这种程度。”
奥地利可一直都是东非的盟友,但是,这种盟友身份,对两国间的合作,尤其是军事层面没有太大意义。
就比如南非海战,奥地利无法越过英国人,给予东非支持,而反过来,在一战时期,东非同样没有办法给予奥匈帝国太大的帮助,只能通过巴格达铁路和奥匈帝国维持贸易。
这一切的原因,还是两国都没有地中海的战略支点,从而突破英国和法国的封锁,但凡有一处地中海对外通道,被两国中的一个掌握,也不至于是现在这种情况。
鲁道夫皇帝也叹息了一句说:“确实可惜了,如果以前,帝国能够在地中海方向扩张,哪怕是控制现在的利比亚,东非和奥地利之间也能守望相助,相较于德国,还是东非更值得信赖。”
东非和德国相比,和奥地利的互补性强,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东非显然比德国对奥地利的威胁性更小,这样既可以互利共赢,又不会对奥地利政权形成威胁的盟友,显然对哈布斯堡而言是更好的选择。
而德国吞并奥地利,对奥地利人而言并不是坏事,可对于哈布斯堡家族并不是好事,毕竟谁想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呢!
而东非就完全不同,东非没有对奥匈帝国的野心,反而为了维持东非在欧洲还有地中海的利益,天然的会选择加强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合作,并且对其政权稳定性进行加强。
说到底,还是东非距离地中海还有欧洲太远,中间有环境恶劣的撒哈拉沙漠阻隔,而海上通道又不控制在东非手中,随时有被切断的风险。
同时,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都过于狭窄,周边强大的国家和势力有太多,即便东非真掌握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也会面临各种风险。
因此,东非想加强对欧洲的影响力,选择区域的代言人就是最稳妥的办法,而过去奥匈帝国就最适合,现在奥匈帝国岌岌可危,东非就只能另寻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