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自己来荆州,刘表病情还不像现在这般严重。
他当时曾经主动提出,说是愿在他死后将荆州交给自己。
虽然崔州平三人强烈示意自己应下,但刘备出于种种考虑却并没有答应。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不忍,另一方面则是刘备也很有自知之明。
想当初陶谦三让徐州,自己都没有答应,如今自然更不可能答应。
虽然这几年来他在荆州的人气和名望与日俱增,已经渐渐有了取代年老体迈的刘表的气象。
但是距离真正成为荆州人认可的共主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其中一个巨大的阻碍就是以蔡瑁、蒯越为首的这批荆州土著。
事实上,自从曹操势力逐渐强大后,蔡瑁和蒯越就成为了当时有名的亲曹派。
当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对峙的时候,蔡瑁和蒯越就已经开始劝说刘表不应支持袁绍,而是应该结交曹操。
刘表到最后虽然没有帮助曹操,但到底还是没有响应袁绍的请求去共同讨伐曹操。
当然,荆南的叛乱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但亲曹派的影响绝对是不能忽视的。
所以在刘备看来,刘表的这种做法等同于是间接助长了曹操在官渡之战的胜利。
结果等官渡、仓亭两大战役结束,原本处于弱势的曹操反而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好在关键时刻,张绣横空出世,阻止了曹操进一步扩大战果,以一己之力拖延了曹操统一北方的脚步。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曾经几度劝说刘表出兵,趁虚去袭许昌。
然而刘表最终还是没能采纳他的意见。
虽然主要原因是刘表随着年纪增大,已经丧失了当初的锐气,不愿再起干戈。
但是蔡瑁、蒯越等亲曹派的势力起到的作用不小。
事实上,荆州的亲曹派势力也不是一直都有这么大影响。
最初的时候,刘表的部将黄祖是刘表阵营中最坚定也最有力的反曹派人士。
他不但资历够老,又是荆州的大族出身,故而深受刘表信任,能够与亲曹派抗衡,遏制着蔡瑁、蒯越的势力。
然而数年之前孙策为父报仇,西伐江夏,黄氏兵败被杀。
自此之后,荆州境内的反曹派代表意外死亡,使得以蔡瑁、蒯越为首的亲曹派的实力大增,从此再也无人能够遏制。
其实刘备心中一直隐隐有个猜测。
那就是张绣故意放任黄祖被孙策所杀。
毕竟对张绣而言这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
孙策虽然杀了黄祖,但江夏的控制权却落在了张绣手中,直到今天。
至于第二个阻碍,恰恰就是张绣。
张绣坐拥南阳、江夏这荆州前两大郡和天下第一、第三大郡,实力雄厚,近些年来个人威望同样是与日俱增。
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是皇室宗亲,再加上张绣连娶几房妾侍留下了风流好色的名声,张绣的声望极有可能会后来居上,反超自己。
可即便如此,张绣如今在荆州的影响和人望也是极为重要。
像蔡瑁这样的荆州豪族如今都要上赶着来求见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客气地说,如果张绣不点头,哪怕刘表真的将荆州交给自己,自己也绝对坐不稳这个位置。
刘备心中十分清楚,一旦张绣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绝对是比吕布、袁术、袁绍、曹操等人还要可怕的一个对手。
所以综上考虑,刘备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刘表。
此外,先前刘琦向自己求助的时候,刘备还想过假如江夏还在刘表手中,那么倒是可以效仿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子重耳之举,让刘琦去守御江夏,藉以避祸。
可惜如今的江夏太守却是文聘。
作为联系张绣和刘表之间的桥梁纽带,一旦换人,极有可能让目前关系良好的张绣和刘表产生危机。
所以刘备自然不会给出这个建议。
不过当他听说了张绣也受刘表之邀来到荆州的时候,便给刘琦另一个建议——让他直接去向张绣求助。
为此还传授了他一些自己的绝技——诸如一见面就泪洒当场,自降一辈执子侄礼,你不答应我就跪在地上不起来等等。
张绣方才之所以会觉得刘琦的表现跟刘备相似,正是因为这些套路都是刘备教给他的。
念及此处,刘备便望向刘琦,目露询问之色。
刘琦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刘备见状也不禁有些遗憾。
自己这个大侄子的确是太可怜了。
明明从小都是被当成接班人培养的,结果自打弟弟一出世,就什么都变了。
自古废长立幼就是取乱之道,刘表也是一代人杰,怎么老了以后反而糊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