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拉格以东100多里的地方,朱文奎的军队按照计划,安下了营地。
具体的布置,有杰士卡等人去做。当然,他自己也不能闲着。
杰士卡告诉他,目前,他最主要的任务,其实是搞外交。
平心而论,相比于和一众各怀心思的势力打交道,朱文奎觉得还是打铁更舒服。工业上的规律,比社会上,可简单太多了。哪怕是相对困难的铸炮工作,虽然随机性依旧很大,不可控因素很多,但整体上也是有章可循的,不至于三天两头,故意给你搞出一些毫无逻辑的事情。
不过,随行官吏们都来劝说,告诉他,虽然现在吴王府也聘请了专门的外交官,但是他现在是这边的最高领导,很多重要事务,还是得他亲自出面才行。
管理的工作便是如此,权力级别越高,牵扯到的范围就越广。其他人负责各个专门的机构,管理好各自的具体事务就行,而他,则必须和内外诸多人等打交道,衡量各方需求,进行适当的平衡、处理。这就是他的地位,带来的义务。如果强行推卸,那么后果也会很严重的。
尤其是老吴王之前的外交思路,比较……一言难尽。因此,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朱文奎身上,指望他能趁着这个机会,重整内外格局。所以,他这个工作,重要性比火炮可是大多了。
没办法,朱文奎只能把管理火器的工作,也交给其他人。
相比于老吴王在洛林等地,拉来的那些追随者,以及各地自己组建的武装,朱文奎自己建立的这支军队,受紫帐汗国的影响更大,当然,也非常受他本人的影响。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这些士兵的编制,本来就和其他步兵、骑兵都不太一样。虽然也要从事战斗,平时也会进行一些基本的队列和扎营训练,但相比于别的部队,他的炮兵,更像是武装工匠,而不是士兵。
对于紫帐汗国来说,这倒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紫帐汗国的军队,除去当年靠着在金帐汗国打工的面子,招揽来的草原老乡,其实就是一支施工队。现在规模庞大的南衙驻军,都是由那一支工程队演变而来的。很多工作和习惯,都已经融入了军队组织和规章的方方面面。
对朱文奎来说,情况也差不多。
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是单纯跟郭康一起玩。郭康有很多奇怪的点子,但是苦于现在的工艺技术,不少想法都做不出来。
为了能够完成目标,他俩就趁着闲暇,跑到铁匠铺,看人打铁——据郭康说,现在这边的冶铁工艺,也是有很大改进空间的。考察完之后,他俩还会和铁匠交流,指挥他们来进行实验,有时甚至亲自上阵,试图找到问题所在。
在这个过程中,朱文奎发现,打铁还挺解压的。而且,铁匠们都觉得,他悟性很好,手艺进步其实很快。
一开始,朱文奎觉得这就是个商业性吹捧,毕竟他算是金主的朋友。不过后来,连郭康都表示,今后这些零件,干脆都给他做得了。于是,他俩越玩越大,最后干脆直接开了个工坊。
其他人都不怎么理解这些爱好,觉得他们很古怪。毕竟其他世家子弟,多少都有点纨绔风范。而他俩连欺男霸女的事情都不做,天天就知道捣鼓乱七八糟的机械,因此,连城里的希腊市民,都有些看不起他们。
他俩对此其实都不怎么上心。不过,为了防止家里也说自己不务正业,郭康还是及时打出个研发军械的名头,开始试图生产他设计的火药武器。
这年头,火药武器远远算不上成熟,因此形制也千奇百怪,多他这几个,也无所谓。因此,这方面的事情,倒是推动的很顺利,最后还真的得到了兵部的认可,以教会搞研究的名义,设法找他们借了场地。
最早的火器营士兵,也是那会儿招募,来帮助他们进行武器开发的。因此,除了会使用武器,还得懂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进行研究。
也是因为这些需求,招募士兵的时候,他们的要求提的很高。哪怕随着战争临近,经过了好几轮扩编,开始追求量产和实战化,一些基本的要求,也没有放开。
和之前的步兵不同,火器营的这些人,不是征召来的。营中所有有编制的人,甚至包括管理炮车的马夫,都是专门雇佣的职业军人,技术含量很高。
很多人甚至不是来自吴王控制区,或者紫帐汗国的领地,而是通过各种关系,从意大利、法国甚至叙利亚雇佣来的。否则,都凑不够这么多人。
因此,他们的编制,也不像步兵和骑兵,而是更像一个佣兵公司。通过签署合同,来专门聘用这些职业技术人员。
雇佣兵的单位,一般被称为“连”,不过这年头的大型火器一点也不好伺候,需要大量的人员和畜力,因此火器营的规模,比寻常的佣兵连要大出不少。因此,这边的各支部队,都被大家习惯地称为“大连”。
这些人数量也不少,而且都是朱文奎省吃俭用,攒出经费,才养出来的。之前,一直都是他亲自率领。不过现在实在顾不过来,也只能暂时交给其他人代管。
不过现在,郭康远在南方,他自己也没时间,这边就少有通晓所有方面的人了。他倒是有心扶一把学徒乌尔班,但这家伙年纪太小了,现在肯定管不了的。只能先让火炮、火箭、炸弹等大连的连长们,各司其职,看看回头谁来总管比较合适吧。
安排好这些之后,让娜女侠又来找他,说有布拉格的密报过来。两人屏退左右,开始商量起来。
之前跟着郭康他们出征的时候,这些事情都是人家去搞。现在自己带队出征,情报方面的事情,也得他去操心了。好在让娜女侠有这方面的经验,而且也是长期在王府里,负责这类事情的心腹,还是很信得过的。
最开始的时候,大都这个吴王府,就只有马王妃和朱文奎娘俩。他们入住之后,紫帐汗国方面,安排了五六名女仆。不过她们的主要工作,也和王府行政事务无关——而那会儿王府也没有什么“正事”,单纯就是那时马王妃舟车劳顿,而且水土不服,身体状况不好。朱文奎又年纪太小,需要人照顾而已。
虽然听起来很悠闲,甚至被郭康调侃,说他到哪都能享受女仆队照顾的舒适生活,连自己都比不上。但实际情况,和市井里喜欢流传的那些香艳故事毫无关系——不管是维护、打扫这个面积颇大的旧宅,还是照顾病人和小孩,都是些体力活。因此,这些女仆,不可能是他想的,什么娇滴滴的小姑娘。
为了安全起见,这些仆人也不是一般人,而是紫帐汗国专门选的可靠人手,从驻守大都的瓦良格卫队的家眷里选出来的。因此,吴王府的女仆队,全都是些健壮的北欧和罗斯大妈。一个个胆大心细,能干体力活,也会看护人,胳膊比那会儿朱文奎的腿都粗。他调皮不读书的时候,都能直接把他拎起来,丢给马王妃训斥。也不知道郭康都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