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风起明末 > 第五百三十三章 堂堂之阵

第五百三十三章 堂堂之阵

华阴许多人或许不太熟悉,但“潼关”二字,却如惊雷贯耳,铭刻在普罗大众的的心中。

潼关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三十余次,是非曲直,难以论说。

自古以来便为统御四方军事重镇的枢纽所在。

而华阴就在潼关的西方不远处,这里同样也是属于潼关多次大规模征战的主要战区。

王莽篡汉,引动天下义军蜂起,更始军在昆阳大胜后进军关中,便是在华阴大败王莽麾下九虎将,进而攻破长安,灭亡新朝。

华阴,顾名思义,华山之阴。

华阴南有华山之险,北有黄河之堑,又有渭水汇入黄河东下,作为屏障,构成天然防御体系。

华阴地处水陆要冲,黄河漕运与潼关陆路在此交汇,成为连接关中与中原的命脉所系。

此时的黄河河道尚未北移,湍急的浊流紧傍华山北麓奔腾东去,山与河的关系比后世更为紧密险要。

由于华山山体是巨大的水源涵养地,地下水在山前溢出,形成了许多泉眼和溪流。

这些清冽的水源滋养着山前的村落农田,使得华阴在陕西连年大旱之时,依然保有一片难得的绿意。

周边尤其是山麓与河边仍然存在大量湿地沼泽,生态环境与今天干燥的平原景象有所不同。

从华山北麓向平原过渡的地带,是由山洪冲积物形成的洪积扇群。

近十八万靖南军兵出潼关,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自然是不可能隐瞒半点。

散落在前沿的哨探们,拼了命的打马而回,带来了潼关的军情。

“靖南军聚师数以十万众,兵出潼关,前阵哨探回报,靖南军前锋五万之众,漫山遍野而来,远望之时窥见敌将大纛已出关口!”

李自成头戴凤翅盔,身披山纹甲,按着腰间的宝剑,阴沉着脸一步一步的向着帐外走去。

袁宗第的神色凝重,亦步亦趋跟在李自成的身侧,汇报着前线的军情。

“陛下,靖南军前锋已经迫近孟塬镇不过十里,靖南军大队步卒正沿官道疾进,靖南军甲骑骁锐,我部游骑已经被尽数驱逐。”

袁宗第最后的几个字几乎是从牙缝之中一个字一个字的迸出。

他的双眸之中是浓浓的忧色,靖南军的兵锋远比他所料想的更为锐利。

“靖南军的前锋领兵者都是何人?”

李自成的神情未改,他的心中同样沉重。

清军的骤然战败,让他始料未及,他的心中后悔万千,早知清军如此不堪一击,他决计不会徐徐图之,必然在一开始的便猛攻潼关或是进取汉中。

清军败退,靖南军在潼关的实力加强,接连苦战多日,却未能竟寸攻,攻守之势易形,他们的处境已是危若累卵。

“靖南军前军三师,中军为靖南军汉中镇大将尤世威,左右两军领兵者为李定国、艾能奇两将。”

“尤世威这个废物竟然也能在靖南军当前锋,靖南军是真的没人了。”

李自成的眼神微厉,冷哼了一声,他和尤世威有过交锋。

尤世威一直以来败多胜少,在卢氏之战,一个冲锋就被他们打垮。

“李定国、艾能奇这两个小贼,现在也成为了靖南军的座上宾,真是可笑!”

李自成的牙关不自觉的咬紧,腮边肌肉微微抽动,心中对于李岩越发的痛恨。

“不是李岩这个蠢货在南京做的好事,他陈望怎么可能吞了西军的人马!”

李自成心中憋闷,一跃登上了亲卫牵来的战马。

“把谷可成和任继荣给我叫来。”

李自成举着马鞭,怒声喝令道。

“让他们把老营的骑兵都给我拉上来!”

“陛下慎重!”

袁宗第的神情骤变,他跟随李自成多年,怎么会不明白李自成的想法。

“尤世威昔日虽然多有不堪,败多胜少,但是究其原因,皆因军兵中疫,友军先行逃窜。”

“此番陈望启用尤世威,所率之兵皆是汉中镇之精兵强将,贸然……”

李自成抬手止住了袁宗第的言语,直接打断道。

“无需多言!”

李自成的瞳孔里燃着穷途末路的火焰,冷声道。

“靖南军四面张网,各路兵马并进而来,大局不利,此番,唯有兵行险招,方可得胜。”

袁宗第还欲再说,但是李自成的决心已定,却已经不容他多言。

战马的嘶鸣声响起,李自成已经领着一众护卫甲骑绝尘而去。

隆隆的战鼓声在华阴城外的顺军中军大营之上响彻,顷刻之间,偌大的顺军大营已是沸反盈天。

玄色的大纛旗跟随着李自成从营门一路向前,浑厚的鼓声震荡着大地,声浪裹挟着尘土漫过整座军营

华阴城东,险峻的华山和黄河构成了一个天然的喇叭口,类似咽喉的地形。

潼关是喇叭口最窄处,一直延伸至西,越往西面空间便越发的开阔。

没有潼关,华阴就是防守方最后的机会。

否则一旦关外势力一旦突破华阴,偌大的关中平原便就此无险可守,只能任其纵横。

所以在李唐之时,叛军在击败了出关的唐军之后,潼关华阴沿线防务瓦解,才有了李隆基仓惶逃出长安之事。

华阴东郊的旷野之上。

由三阵近四万大军组成的先锋部队,正如同水银泻地般缓缓漫过苍茫的大地。

盔甲和刺刀反射的晨辉,不断的闪烁,折射出森冷寒光,汇成一片片绵绵无际的铳刺之林。

身披赤甲的靖南军游骑已经遮蔽了整个战场,战马嘶鸣之间,踏起滚滚黄尘。

顺军前期撒下的游骑,早已经在靖南军骑兵迅雷般的猛攻下溃不成军,只能是远远遁走。

那些从塞外草原的蒙骑和曾经纵横麓川之中的羌骑确实骑术精湛。

但是靖南军的骑军们却是远比他们更为强盛。

他们确实不是自小便生长在马背之上。

但是长期以来严苛的训练,无数次尸山血海的搏杀之中,却是让他们的骑术并不逊色蒙羌的骑兵。

在武备全面领先的情况之下,蒙羌的骑兵在他们的攻势之下脆弱无比。

零星的铳响声在旷野之上不断的回荡着。

靖南军的武备比起济宁之战又提升了许多。

不仅是主力步兵几乎全面列装了海誓铳,骑兵也得到了一批专用铳枪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