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这里的习俗,靠近年关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女儿是不方便回娘家的。
所以,王天孝准备腊月十五号前陪着妻子回趟岳母家,完成她的心愿。
其实,王鹏过满月的时候,妻子才看到岳母和岳父,但这种相见和上门去看,是不同的感觉和仪式感。
如果长时间不回娘家,就会被娘家左邻右舍的人在母亲身边说女儿的不孝顺,进而就能上升到家庭教养上面。
这个年代的人穷可以,但是面子受损那绝对不可以。
他们基本都践行那种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的朴素道理。
所以,衡量一个女儿的孝顺,不仅仅是要看你做了多少,而是这种细节性的风俗习惯,你也要考虑到位。
不然,让父母丢失的面子,靠什么都弥补不回来。
李雅丽是个相当传统的人,在这种事情上,当然也是以传统的习惯为准。
王天孝前世因为贫穷,每次跟着妻子回娘家,都无法带什么像样的东西,即使二老不说什么,但他自己心里总是过意不去。
如今他已经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自然是要精心准备一番,让自己风风光光的回趟娘家,也让岳父岳母扬眉吐气一番。
开始,王天孝想着马上要过年了,肯定需要置办年后,那索性给岳母和岳父买半扇猪回去,省的他们再去买。
但后来想,在山里这么久,一直都么好好去打一次猎。
既然现在需要猪肉,何不趁机去西峰走一走呢。
寻个野猪窝,打几只黄毛子或者母猪,吃起来可不比普通的猪肉要好很多。
山里的人们喜欢将小野猪成为黄毛子,一般指那种还没完全长大,最多就几十公斤重的小猪。这种猪吃起来最香,肉质很鲜嫩,既没有老猪的柴,也没有成年公猪的骚气。
除了小猪,母猪的味道也勉强可以接受。
味道最差,也是猎人最不喜欢遇到的就是成年公猪。
这种猪肉,骚味特别重,真的是狗都不吃。
不到万不得已,人们都不喜欢吃这种肉。
闻到就嫌弃。
公野猪的肉基本没有办法彻底去除骚气,在高明的厨师做到最后,也还是带着骚味。
王天孝重生后还没像模像样的猎杀过野猪。
上次他临时遇见一只受伤的家伙,也是偶遇。
那只野猪虽然看起来受伤了,但也因此野性彻底被激发出来,凶性丝毫不弱,王天孝也是在狗子们的帮助下,才顺利将它击杀掉。
实际上,若是从开始就做好谋划,反而可能杀起来更容易一些。
他是个实干家。
既然心里有了这个念头,那就肯定要付出实践,
第二日,王天孝就带着王天信和刘元一起出发了。
刘元本就是个经验老到的猎手,自是不必说,王天信跟着他锻炼了这么久,也是学到一些本领,刚好可以一起带着历练一番。
但有了上次王天诚的教训,即使带着王天信,他这次也会非常小心地将他保护在身边,不让出一点问题。
严格来说,打猎是有一定门槛的,不是说出去搞点什么兔子山鸡就叫打猎了,那种事情几乎不需要什么真正的本事,但凡一个人不是很傻,稍微看几次也就会了。
要说是打猎,起码也要从猎杀狍子这种东西开始。
王天信最近跟着刘元理论知识和小经验积累了很多,一直就等着这样正式出手的机会,这次终于要来真的了,可别提心里多兴奋,基本是三人中最兴奋的人。
反而王天孝和刘元相对冷静一些。
他们都知道打猎不是闹着玩,看起来是一件很热血的事情,但实际上却需要很冷静的思维,否则不仅可能没有收获,而且还会带来危险。
面对生死,任何东西都会反击,也都会爆发出平时难以想象的爆发力,均不可小觑。
三人下了山梁,直接朝西边进发。
他们没有带狗,主要担心狗受伤。
那三只货,不是专业的猎狗,很容易在面对强敌时被弄伤。他把几只狗当做家人看待,可不只是工具,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
要猎杀野猪,必须到西峰那边去,东边是找不到野猪的踪迹的。
野猪是一种喜欢温暖的东西,也比较怕风。
它们虽然能在冬天活动,但不代表它们不怕冷。
反而,是相当怕冷。
所以,野猪一般都窝在向阳的山坡上,例如南边或者西边,而且还会找哪些几面吹不到风的位置或者直接找山坳和山洞。
这样能尽可能保持温暖。
野猪又是个杂食性动物,基本都是能吃什么就吃什么。
各种小动物,野果,干果什么的,它们都很喜欢吃。
尤其是到了冬季,外面可没什么乱七八糟的野果了,要找到小动物也不那么容易,所以它们主要食物是各种干果和被压在雪下面或者枯叶下面的果实。
例如山杏的核,橡树的核,野山楂,野苹果等等,有的野猪也会刨根,将哪些植物的根刨出来嚯嚯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