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正在酝酿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远在欧洲西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也在进行着改变。
经过第一次马恩河战役和代号“奔向大海”的一系列战役之后,德国取得战术胜利,英法联军取得战略胜利。
本来这也没啥,但是在巴尔干,同盟国一边和俄罗斯帝国战斗的同时,一边击败了塞尔维亚,一边挫败了英法联军的达达尼尔海峡战略。
击败了塞尔维亚,同盟国在地理上成功连成一片,塞尔维亚也是第一个退出战争的协约国国家,代表意义很重要。
而挫败了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则代表英法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开辟新的战场,巴尔干地区同盟国三国将能抽调出不少力量来发起新攻势,俄罗斯帝国的境遇将会更糟。
而作为对比,以同盟国老大自居的德国,却始终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什么战斗激烈,都不应该是借口。
加上战争进入消耗战后,对德国十分不利,就连最顽固的威廉二世也知道,比消耗德国是比不过英法的。
英法有庞大的殖民地提供资源和人力,有庞大的金融市场提供资金,而失去海权的德国,什么也没有。
所以,德国策划了新一轮进攻。
首发&:塔>读小说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即便法国早已经把政府转移到波尔多,德国人依旧盯着巴黎打。
不过这次德国没有了先发条件,只能老老实实的进行战略欺骗。
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发军的北方突出部——凡尔登要塞。
这里是法国的传统要塞区,有着数量庞大的要塞群,法军在此处驻守了八个师,六百三十二门火炮,其中重炮二百四十四门。
其实在去年,此处不熟了上千门火炮,还有数之不尽的机枪,围绕着堡垒进行布置。
但是列日要塞被重炮轻易攻破,证明了传统要塞已经没有那么难以攻破,加上兵力剧增带来的装备不足,法军决定拆除这里的火炮。
一九一五年末,要塞守备军被转为野战军,要塞的守卫被几乎放弃,转而在要塞周围重新修建了三条防御阵地。
第一道阵地的防御是最坚固的,构筑有三道防线,分别是警戒线、支援线和内堡线,全部都构筑有堑壕、掩体和交通壕,关键支撑点由钢筋混凝土筑成。
警戒线前布置有大范围的铁丝障碍物,最大厚度达40米,用于迟滞德军步兵的冲击。
这些都是德军知道的,所以德皇威廉二世非常讨厌进攻这里。
塔读@读小说
五十万武装完全的军队,特别是德系军队,可以轻易击败一个中等国家,但是在西线就有些不够看了。
不说别的,目前英法联军在前线就有一百七十多个师的部队,手里至少还有五十个师的战略预备队。
想凭借二十五个师打开局面,除非英法联军出现不可饶恕的错误,还没有人去纠正——除非英法联军上层集体石乐志。
而东线,二十五个师绝对轻松就能打进去,问题是能打多远?
一百公里?五百公里?还是一千公里?
俄国欧洲部分可没有德国这么发达的火车线,甚至连像样的公路都很少,二十五个师前进五百公里,保障他们的后勤就得再投入二十五个师。
而且法金汉没有把握在冬天到来之前打下圣彼得堡,毕竟沙皇的士兵战斗力虽然不强,但是架不住人多呀。速赢小说
如果需要,沙俄随时能扩充到一千万人,一千万人,如果德国投入二十五个师,平均一个德国人都要杀二十个人,谁顶得住?
德国人是强,但是也不是超人,也是会死的,哪怕交换比一比十,这场仗德军也不一定赢。
德国可以赌俄国崩溃,但是法金汉不敢赌,毕竟罗曼诺夫王朝经历过多次绝境,最后都安然渡过,例如拿破仑东征。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法金汉并不觉得自己比拿破仑更有才华,也不觉得德国有着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强大的压倒性力量。
拿破仑都没能完成的事,他也不觉得自己能完成。
所以法金汉制作了一个更符合德军大战略的计划,即用大战役加快消耗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