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则是打开临时的传送门,进行在短期内传送。
固定传送阵法,建设消耗大,需要技术高,耗时长久。因此若不是需要长期频繁使用,这种方式是不划算的。
临时传送门,只需有传送起始两点的坐标,就可以开辟空间传送门。传送所需的启动资源消耗合理,需要技术低,易于实现,并且启动所需时间短。
不过,临时传送门的维持消耗不太划算,每时每刻都需要与启动资源相等的消耗,因此一旦时间长了,消耗是远远大于固定传送阵法的。
这消耗若比喻起来,就像打游戏冲的点卡和月卡一样,月卡看起来贵,但若是每天使用时间长,就会很划算。
相反,点卡则是用多少扣多少了,若是每天用得多,相同花费或许根本支撑不到一个星期。
这传送门与传送阵的消耗,大致也是这么个概念。
如此,林星还是决定先建立传送门,将第一批机甲送过去,看看效果。
所谓量入量出,先花一些成本把第一批赚到了,之后在逐渐加大投资,如此才是良性循环。
……
不过几日,海量的重装无人机甲调试完毕,开始接受运行指令。
而传送门,林星也直接选择在黄沙位面本地打开。
与此同时,林星接通了光辉界的通信,表示第一批贸易货物已经准备完毕,希望那边打开一个法则缺口,方便他们开启传送门。
很快,在那边得知货物是作战兵器后,也顺利的给出了坐标,林星也因此顺利的打开跨界的传送门。
开门的原理并不难,就是跨界的能耗颇大。
不过好在黄沙位面的供能也十分充足,因此短期内维持传送门还是可以的。
林星安排了一批千人的技师,在洪武和小天尊的陪同下,把货物送去那边。
林星全程接通视频,指导他们贸易,并随时与那边沟通,确保不会发生意外。
传送门比较高大,一次能容纳10座这种重型机甲过去,一分钟大约能向那边输送50座。
在日夜不息的传送下,一日便能输送72000座过去。
这首次贸易的数量为10万,在不确保对方一定会要的情况,过去太多也没意义。
而10万则正好,去少了,也体现不出效果。
……
光辉界,在对方界主没看到效果前,自然不会愿意掏钱了。
所以,这1000技师就是关键了,在作战中,他们只需在后方负责远程维护、修正无人机甲的数据与指令、就能保证作战的顺利了。
光辉界主看到,来了这10万的奇怪金属大块头,也没有犹豫,直接将他们安排到一处正在进行战阵的位面中去。
技师们不需要参战,稳坐后方即可,他们很快在后方建立起了移动通信站,进行超空间无线远程控制。
而10万无人机甲,则被光辉界主传到了那边战线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