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影视编辑器 > 第一百一十八章 载歌载舞

第一百一十八章 载歌载舞

新式步枪的射程、精度和射速,远非旧式火铳可比。

鞑靼骑兵传统的冲锋战术在密集的弹雨下显得苍白无力。

“火炮!轰击其后续集群!”铁铉再次下令。

隐藏在阵后的轻型野战炮发出怒吼,实心弹和霰弹划破空气,落入鞑靼骑兵密集的区域,造成更大的混乱和杀伤。

阿鲁台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如此猛烈而持续的火力。

骑兵的冲锋势头被彻底遏制,战场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

他试图调动部队从侧翼迂回,但明军阵型严密,两翼的骑兵和步兵同样用火枪和长矛组成了死亡防线。

“撤退!快撤退!”阿鲁台见势不妙,声嘶力竭地喊道。

但为时已晚。

明军阵中鼓声一变,原本固守的阵型突然打开缺口,养精蓄锐已久的明军骑兵在王聪、火真率领下,如同利剑般杀出,追击溃逃的敌军。

与此同时,后方得到消息的明军主力也加速赶来,加入战团。

战斗变成了一边倒的追击。

失去冲锋优势和战斗意志的鞑靼军队溃不成军。

阿鲁台在乱军中被一枚流弹击中落马,旋即被追上来的明军士兵擒获。

本雅失里率少数亲卫拼死突围,不知所踪。

是役,鞑靼主力几乎全军覆没,明军缴获牛羊马匹、军械物资无数。

当阿鲁台被押到铁铉面前时,这位曾经叱咤草原的枭雄衣衫褴褛,面如死灰。

铁铉并未侮辱他,只是沉声道:“汝杀使臣,逆天朝,今日之败,乃咎由自取。”

克鲁伦河之战的消息传回大明,举国欢腾。

此战不仅彻底打垮了威胁北疆多年的鞑靼部,更向草原诸部展示了新式明军无可匹敌的战斗力。

天工帝苏宁的威望,达到顶峰。

经此一役,漠南草原再无能与大明正面抗衡的势力。

苏宁顺势加强了对朵颜三卫的控制,并在漠南关键地点设立哨所、贸易点,并且推进建造城池,用军事威慑与经济手段,一步步地将草原纳入大明的掌控体系之中。

北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宁时期。

……

克鲁伦河畔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捷报便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回了南京紫禁城。

乾清宫内,苏宁看着铁铉呈报的详细战报,脸上并未露出过多意外之色,仿佛这一切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

“阿鲁台授首,鞑靼主力尽丧,好!铁爱卿果然未负朕望!”苏宁放下战报,眼中精光闪烁。

然而,他接下来的决定,却让前来报捷的信使和侍立的阁臣们都感到一丝意外。

“传朕旨意,”苏宁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不容置疑,“大将军铁铉,不必班师回朝。其所率十万大军,就地驻扎于胪朐河区域,择水草丰美、地势险要之处,兴建城池,定名‘定北城’!工部即刻选派精通筑城、水利之官吏及工匠,携带水泥、钢筋等物料北上,协助筑城!户部统筹钱粮,确保筑城大军及后续驻军供给无虞!”

“陛下,”首辅方孝孺略一沉吟,出列道,“大军久驻塞外,耗费甚巨。如今鞑靼已破,是否令铁将军携俘获凯旋,以彰武功,亦可节省开支?”

苏宁摇了摇头,站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北疆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刚刚经历战火的区域。

“方爱卿,击溃一支军队,与真正掌控一片土地,是两回事。”他目光扫过群臣,“草原部落,向来畏威而不怀德。我大军若退,不出数年,必有新的枭雄崛起于废墟之上,重聚部落,再成边患。历代中原王朝,于此教训深矣!”

“而且,瓦剌一直都在猥琐发育!如今鞑靼被我大明覆灭,蒙元势力已然彻底失衡。”

接着苏宁的手指在地图上划了一个圈,将广袤的漠南草原囊括其中:“朕要的,不是击退,而是消化!是让这片自古以来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土地,真正纳入大明的版图,行华夏之政,兴农耕工商!筑城,便是第一步!以此城为根基,屯田、驻军、贸易、宣教化,将大明的秩序,如同这铁路、公路一般,牢牢扎根于此!”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森然:“况且,鞑靼虽灭,瓦剌犹存。马哈木等人,此前虽受朕册封,不过权宜之计,其心未必真服。如今见阿鲁台覆灭之速,其心中是惶恐,还是生出别样心思,尚未可知。”

“可是……如此消耗巨大!”

“无妨!跨江大桥即将竣工!应天到北平的铁路也在有条不紊的修建,等到应天至北平的铁路贯通,大明面临的压力也就减轻了。”

圣意已决,无人再敢异议。

旨意迅速发出,庞大的国家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工部的技术官吏、户部的钱粮物资,开始源源不断北上。

铁道部的应天北平铁路也在加班加点的修建,整个大明都像是上了发条的战争机器。

而定北城的选址,最终定在克鲁伦河与一支流交汇处的南岸。

这里地势略高,水草丰美,且有水道运输之利。

十万大军化身筑城工兵,在工部官员的指导下,利用当地石材、泥土,以及南运而来的水泥、钢筋,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建设。

城墙的轮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地平线上隆起,这无疑是插在草原心脏地带的一根钉子。

果然,鞑靼主力被雷霆般摧毁、明军筑城不退的消息,如同草原上的疾风,迅速传遍了蒙古高原的每一个角落。

原本就在瓦剌与鞑靼夹缝中求生存的小部落们震恐万分,纷纷派遣使者,带着贡品,前往定北城或是大明边境州府,表达归顺之意。

而瓦剌三部,顺宁王马哈木、贤义王太平、安乐王把秃孛罗,在接到消息后,聚集在马哈木的金帐内,气氛压抑得可怕。

“明军……明军何时变得如此可怕?”太平声音干涩,眼中还残留着惊惧,“阿鲁台拥兵数万,纵横草原多年,竟在短短数日内,灰飞烟灭……”

把秃孛罗脸色阴沉:“大明皇帝此举,筑城不退,其意已是昭然若揭!他要的不仅仅是称臣纳贡,而是我们脚下的这片草原!”

马哈木沉默良久,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原本存着坐山观虎斗,甚至趁明军疲惫时捞取好处的心思,如今已被彻底击碎。

明军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和皇帝那深不见底的野心,让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明朝皇帝,这是不给我们活路了……”马哈木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他若真敢来,我瓦剌勇士,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牛羊!”

然而,没等瓦剌内部商议出对策,大明的新一轮行动已经开始了。

天工八年,春。

冰雪消融,草色初青。

平安被任命为“靖北大将军”,率领由京营、边军精锐以及部分熟悉草原环境的归附骑兵组成的二十万大军,携带着更为充足的粮草和数量庞大的火炮、弹药,浩浩荡荡出塞,目标直指瓦剌!

这一次,明军的战略更加明确,步伐也更加稳健。

平安深谙皇帝“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旨意。

大军并不急于寻找瓦剌主力决战,而是以定北城为后方支撑,如同磐石般向前推进。

每前进一段距离,便在关键水源地、交通节点修筑坚固的兵站、堡垒,派兵驻守,建立补给线。

同时,派出大量斥候,清剿小股瓦剌游骑,压缩其活动空间。

明军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猎人,不急不躁,正用一道无形的巨网,缓缓收紧瓦剌的生存空间。

瓦剌骑兵试图利用其机动性骚扰,但明军严密的阵型和强大的火力,让任何靠近的企图都付出惨重代价。

他们也曾试图集结兵力,攻击明军的兵站或补给线,但每个兵站都如同刺猬,火炮和步枪构成了死亡防线,而明军主力则随时可以沿已控制的交通线快速增援。

马哈木等人绝望地发现,他们赖以生存的游击战术,在明军这种体系化、堡垒化的推进面前,完全失效了。

他们的牧场被侵占,部落被分割,后勤补给日益困难。

最终,在阿尔泰山脉东麓,被不断挤压、退无可退的瓦剌主力,与平安率领的明军主力展开决战。

结果也是毫无悬念。

在明军绝对优势的火力面前,瓦剌骑兵的冲锋显得悲壮而徒劳。

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相继战死,瓦剌联军溃散。

平安趁胜追击,扫荡残部,接受中小部落的归降。

至天工八年秋,曾经与鞑靼争雄、横行漠西的瓦剌势力,也宣告覆灭。

至此,从漠南到漠西,广袤的蒙古草原,绝大部分都纳入了大明的实际控制之下。

苏宁并未停下脚步,他仿照漠南模式,在漠西关键位置修筑“安西城”,迁移人口,屯田驻军,设立都司卫所,推行新政。

持续数百年的北虏之患,在苏宁登基不到十年内,以这种犁庭扫穴、彻底消化吸收的方式,基本平定。

大明的北方边疆,进入了一个由钢铁、火器、城池和新兴秩序主导的全新时代。

至此,北方边疆处处赛江南,这里的百姓也都是变得载歌载舞了起来。

毕竟先进的枪械和火炮让游牧民族彻底失去了优势,只有载歌载舞才能一起融入完美的大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