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影视编辑器 > 第一百零九章 七把交椅

第一百零九章 七把交椅

文华殿的烛火常常亮至深夜。

苏宁搁下朱笔,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眉心。

窗外月色如水,洒在刚刚批阅完毕的、厚厚一摞奏章上。

侍立一旁的马和悄无声息地为他换上了一盏新茶。

“陛下,夜已深了,该歇息了。”马和轻声劝道。

苏宁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温热的茶水,目光却依旧清明。

他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在透过这片黑暗,审视着这个庞大帝国过去数年的疮痍与新生。

“马和,你说,若在四年前,朕今日推行的这些新政,可能成功?”苏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马和躬身,谨慎地回答:“奴婢愚钝,不敢妄议朝政。只是……想来是极难的。”

“不是极难,是绝无可能。”苏宁轻轻摇头,语气笃定。

他像是在对马和说,又像是在梳理自己的思绪,“若非那四年的‘靖难之役’,将大明原有的格局打得支离破碎,让这天下元气大伤,也顺势荡涤了太多积弊与沉珂……朕这些政令,只怕刚出这紫禁城,便已寸步难行。光是一个《皇明祖训》便是能让朕成为第二个建文帝。”

他的思绪飘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战争的破坏是巨大的,民生凋敝,国库空虚,这是惨痛的代价。

但战争也是一柄残酷的双刃剑,它在摧毁的同时,也打破了坚固的利益藩篱。

曾经在朝堂上盘根错节、足以左右朝局的淮西勋贵集团,早已被雄猜多疑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整治得七零八落,不复往日威风。

而更妙的是,借着“靖难”这场波及全国的大动荡,苏宁以雷霆手段,顺势将各地藩王的兵权、政权削得一干二净,再无藩王能如他当年一般,对中央构成威胁。

旧有的阻碍,或被太祖清除,或被战争削弱,或被他自己亲手拔除。

想到这里,苏宁的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如今的他,皇权高度集中,真正做到了乾纲独断。

也正因如此,那些在和平时期会被视为动摇国本、引发剧烈反弹的改革,如今才能如此迅猛地推行下去。

以前绝无可能的事情,在此时,却变得水到渠成。

“破而后立……这‘破’的代价固然惨重,却也带来了‘立’的契机。”苏宁低声自语。

为了更高效地处理日益繁重的政务,并确保权力始终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苏宁开始了中央官制的调整。

“陛下,奴婢听说建文帝此时已经出家。”

“噢?在哪家寺庙?”

“好像是泉州开元寺。”

“给东厂的王瑾下令,让东厂确定建文帝的确切下落。”

“是!陛下。”

……

这一日,苏宁召来了几位心腹近臣。

“朕日理万机,纵是宵衣旰食,亦感力有不逮。”苏宁开门见山,对下方的方孝孺、铁铉等人说道,“国事繁杂,需群策群力,亦需提纲挈领。朕决议,设立‘内阁’。”

“内阁?”几人面面相觑,对这个新名词感到陌生。

“不错,”苏宁解释道,“内阁者,乃朕之咨询机构。朕会择选数位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协助朕处理政务。凡六部、各地呈报之奏章,可由内阁先行阅览,附上处理建议,谓之‘票拟’,再呈报于朕最终裁定。如此,可节省朕披阅琐碎事务之精力,专注于军国大事。”

方孝孺闻言,沉吟道:“陛下此意,是欲集思广益,确能提升效率。只是……这内阁大学士,权责如何界定?”

苏宁看了他一眼,深知这位老臣的担忧所在,明确道:“方先生放心,内阁仅有建议之权,即‘票拟’之权,而非决策之权。最终批红、用印之权,仍在朕手。所有奏章,未经朕之御览核准,不得下发。”

他顿了顿,语气不容置疑:“内阁,是朕的助手,是朕的智囊,但绝非分割皇权之机构。”

接着,他又抛出了另一个配套机构:“此外,朕身边还需一个更直接、更机要的办事班子,名曰‘秘书室’。”

这个名称更加直白,也更能体现其属性。

“秘书室之成员,皆由朕亲自挑选的年轻、精明、可靠的官员充任,不看重资历,只看重能力与忠诚。他们负责整理奏章摘要、传达朕之意旨、保管机密文书、跟进各项政令落实之进度,直接对朕负责。”

铁铉若有所思:“陛下,如此看来,秘书室更像是您的贴身文书与耳目?”

“可以这么理解。”苏宁点头,“内阁在外,负责初步梳理政务,提出方案;秘书室在内,贴身服务,确保朕之意志能准确、迅速地传达与执行。两者相辅相成,但核心在于,”

他加重了语气,“秘书室完全服务于朕,是朕意志的延伸,不受任何外界衙门掣肘。”

这一番布局,清晰地勾勒出苏宁心中理想的权力运行图景:内阁作为外脑,提供专业建议,分担琐碎事务;秘书室作为内廷手足,确保皇权指令的畅通无阻与绝对权威。

而最终的决策权,则被他牢牢地握在掌心。

通过这一系列精巧的制度设计,苏宁在推动波澜壮阔改革的同时,也将帝国的权柄,前所未有地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中。

他深知,唯有大权在握,毫无顾忌,才能驾驭着大明这艘巨轮,冲破旧时代的迷雾,驶向他所规划的、那片广阔而崭新的未来。

……

天工元年,夏,南京。

新帝苏宁设立“内阁”的消息,如同在本就因新政而波澜四起的朝堂上,又投入了一块巨石。

文渊阁,这个昔日相对清冷的藏书之所,一夜之间成为了整个大明权力场目光聚焦的中心。

皇帝明发上谕:内阁设大学士七员,秩正五品,虽品级不高,却“侍从左右,以备顾问,票拟章奏,参预机务”。

这“参预机务”四字,足以让所有嗅觉敏锐的官员心跳加速。

虽明言仅有“票拟”建议之权,但谁都知道,能日日接近天颜,能最先阅览天下奏章并提出处理意见,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