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影视编辑器 > 第一百零四章 靖难之役

第一百零四章 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八月,南京城笼罩在一片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中。

这日傍晚,夕阳的余晖将紫禁城的琉璃瓦染成血色。

建文帝朱允炆轻车简从,再次踏入了吴王府。

与往常不同,他眉宇间带着化不开的忧愁,连脚步都比往日沉重几分。

“允熥,朕今日来,是有要事相询。”建文帝屏退左右,连赵灵儿也识趣地退下,密室中只剩下兄弟二人。

苏宁靠在软榻上,目光掠过皇兄紧锁的眉头,心中已然猜到几分:“皇兄可是为削藩之事烦恼?”

建文帝长叹一声,从袖中取出一份密奏,指尖微微发颤:“正是!齐泰他们已经拟定了详细的削藩方案,先从周王、代王等较弱藩王入手,最后再对付燕王。北平周边也已经部署了重兵……”

苏宁接过密奏,快速浏览后不禁皱眉:“皇兄可曾想过,如此急进削藩,会有什么后果?”

“后果?”建文帝激动地站起身,在室内来回踱步,“允熥,你可知各地藩王如今何等嚣张?燕王在北平私蓄甲兵,宁王在辽东结交蒙古,就连谷王这等小藩也敢私设税卡!这些都是大明的毒瘤,必须铲除!”

他走到窗前,望着北方,声音低沉:“更何况,这是皇爷爷的遗诏。他老人家临终前特意嘱咐,要朕……要朕善待宗室,但也不能纵容藩王坐大。”

苏宁沉默片刻,烛光在他苍白的脸上跳跃:“皇兄以为,太祖皇帝为何要分封藩王?”

建文帝一怔:“自然是为了镇守边疆,屏藩皇室。”

“那如今为何又要削藩?”

“因为……因为藩王权势太重,威胁中央。”建文帝回答得有些犹豫。

“既然如此,”苏宁缓缓坐直身子,目光如炬,“皇兄可曾想过,为何太祖在位三十一年,明知藩王之患,却始终没有削藩?难道皇爷爷没有你聪明吗?”

“这……”这个问题让建文帝愣住了。

他张了张嘴,却不知如何回答。

“因为太祖知道,削藩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苏宁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敲在建文帝心上,“他老人家用了三十一年时间树立威信,让所有藩王对他既敬且畏。而皇兄你……”

他没有说下去,但建文帝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朕知道自己威望不足。”建文帝颓然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可正因如此,才更要尽快削藩。否则待藩王势力更大,就更难收拾了。”

“皇兄错了。”苏宁摇头,“正因为威望不足,才更不能操之过急。若强行削藩,必生叛乱。”

“叛乱?”建文帝冷笑一声,“朝廷大军在手,还怕他们造反不成?”

“若是只有一个藩王造反,自然不足为惧。”苏宁目光深邃,“可若是多个藩王联手呢?若是天下藩王都觉得朝不保夕,联合起来呢?皇兄可还记得西汉的七国之乱?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联军,险些动摇国本。如今我大明藩王,哪个不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燕王更是常年与蒙古作战,麾下精兵强将……”

“够了!”建文帝猛地打断,额角青筋跳动,“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难道就任由藩王坐大?”

密室中陷入沉默。

烛火摇曳,映照着兄弟二人凝重的面容。

远处传来更鼓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良久,苏宁缓缓开口:“其实,有一个办法,可以兵不血刃地解决藩王之患。”

“什么办法?”建文帝急切地倾身向前。

“迁都。”

这两个字如同惊雷,在建文帝耳边炸响。

“什么?迁……迁都?”

“不错。”苏宁站起身,走到墙边挂着的大明疆域图前,“皇兄可还记得,洪武二十五年,父皇为何要去西安和洛阳?”

建文帝恍然:“你是说……皇爷爷和父皇生前就在考虑迁都?”

“正是。”苏宁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当年太祖与刘伯温、李善长等人商议定都时,就曾说过南京偏安东南,非长久之计。只是当时天下初定,北方未宁,才暂定南京为都。”

他的手指停在北平的位置:“而这里,才是真正的帝王之基。北控大漠,南抚中原,东临渤海,西接太行。若将都城迁至北平……”

“燕王和宁王等藩王就将失去根基!”建文帝恍然大悟,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不止如此。”苏宁继续分析,“迁都北平,朝廷可直接控制北方军权,毕竟大明的强兵都在北方一线,各藩王将再无拥兵自重的资本。而且迁都过程需要十年、二十年,可以徐徐图之,不会引发剧烈动荡。在此期间,我们可以推行推恩令,让藩王的子嗣均分封地,如此一代代分封下去,藩王的势力自然削弱……”

建文帝在室内来回踱步,显然被这个提议深深打动:“可是……迁都耗费巨大,朝中反对声音必然不少。齐泰他们一直主张速战速决……”

“所以这需要皇兄力排众议。”苏宁正色道,“可以先从设立陪都开始,逐步迁移六部衙门,修建宫殿。待时机成熟,再正式迁都。如此一来,既不会引起藩王警觉,又能稳步推进。”

建文帝越听越兴奋,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光芒:“妙!真是太妙了!允熥,你果然是天纵奇才!若是你来做这个皇帝……”

“皇兄慎言!”苏宁连忙制止,“臣弟只想安心养病,这等话万万不可再说。”

建文帝深深地看着弟弟,良久才道:“好!朕这就回去与齐泰他们商议。不过……”

他犹豫了一下,“允熥,此事关系重大,在朕做出决定前,切不可外传。”

“臣弟明白。”

送走建文帝后,赵灵儿走进密室,担忧地问:“王爷,您觉得皇上会采纳迁都之议吗?”

苏宁望着建文帝离去的方向,轻叹一声:“难。齐泰、黄子澄等人急于求成,必定会极力反对。而建文帝……他缺乏力排众议的魄力。”

“那您为何还要提出这个建议?”

“因为我要让他知道,除了激进的削藩,还有更好的选择。”苏宁的目光变得深邃,“这样将来燕王起兵时,他才会明白,今日的祸根,早在此时就已经种下。”

果然,三日后,建文帝再次来访,面带愧色:“允熥,迁都之议……齐泰他们说耗费太大,而且迁都期间恐生变乱。所以……”

“所以还是要立即削藩?”苏宁平静地问。

建文帝无奈点头:“不过朕会让他们放缓步伐,先从几个小藩王入手。”

看着建文帝离去的身影,苏宁知道,历史的车轮终究还是朝着既定的方向滚去。

窗外,乌云蔽月,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

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北平城笼罩在异常闷热的盛夏中,连蝉鸣都显得有气无力。

燕王府密室内,朱棣与道衍和尚姚广孝相对而坐,棋盘上黑白子交错,却无人关心棋局。

“王爷,”姚广孝落下一子,声音低沉,“朝廷的旨意已经到了,要调王府三护卫出塞戍守,说是防备北元犯边。”

朱棣手中的黑子“啪”地落在棋盘上,震乱了棋局:“这是要削我羽翼啊!耿炳文的大军驻扎在真定,谢贵、张信控制了北平九门,这是要把本王困死在城中!”

他站起身,在密室内焦躁地踱步:“允炆这孩子,被那些书生蛊惑,非要置我们这些叔父于死地不可。”

姚广孝捻动佛珠,目光深邃:“王爷,朝廷此举,意在步步紧逼。先调护卫,再收兵权,最后……”

话音未落,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燕山护卫指挥使张玉、朱能未经通报就闯了进来,两人满身大汗,甲胄上还沾着尘土。

“王爷!大事不好!”张玉跪地禀报,声音嘶哑,“朝廷派来使者,要收缴王府印信,还要将王爷废为庶人!”

朱能紧接着道:“末将得到密报,李景隆已经率军从南京出发,不日就要抵达北平。王爷,不能再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