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从宗正寺走出来的千古一帝 > 第三百六十四章:百态横生,该来终来

第三百六十四章:百态横生,该来终来

但奈何其总是控制不住微微上扬的嘴角。

朱广礼之言无疑为这场文会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其脚步声方彻底消失于木梯处。

身为燕地上谷郡第二大世家梵家家主当即站了出来。

“孙郡守。”

“梵家......梵家同样饱受此番天灾所害。”

“且梵家......梵家财力不如朱家。”

“唉!”

“老夫......老夫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梵家此番......此番咬咬牙恐也只能拿出来万石粮食。”

“若孙郡守有需。”

“只管派人来取即可。”

梵崇贤满脸为难地拱手深深一拜。

随即如朱广礼一般,颇有些失魂落魄地朝着木梯处行去。

“梵家主。”

孙道华见状,面色瞬间再度难看几分。

然而不待其后言出口。

梵崇贤便头头也不回地微微摆手。

“孙郡守无需挽留。”

“梵某亦无颜于此久待。”

“就此......就此别过吧。”

梵崇贤略显羞愧的声音渐渐消失于木梯口。

‘愕。’

见此孙道华面色瞬间一片涨红。

然而不待其再度开口。

顷刻间便又有数人离座起身。

:“孙郡守,我牛家......”

:“孙郡守,我赵家......”

:“孙郡守,我荀家......”

:“孙郡守,我孔家......”

:“孙郡守,我公孙家......”

:“孙郡守......”

:“孙郡守......”

短短一盏茶的功夫。

望月楼三楼内的一众上谷郡世家大族、豪强乡绅便已然悉数散去。

虽多者留下千百石之粮。

但少者却仅仅只留下百十石粮。

虽细细算来此番单单上谷郡世家大族、豪强乡绅便留下尽五万石粮食。

但在场众人,何人不明区区五万石粮食,于此番大灾中只不过是那杯水车薪罢了。

且上谷郡一众世家大族、豪强乡绅虽个个编撰出一尚且还算说得过去的借口。

但于众人看来其本质却于施舍无异。

“好......好啊......好啊好......”

“哈哈哈......真好......真好啊......”

望月楼三楼,孙道华目光呆滞地望着已然彻底失去主人的交椅。

原本不断涨红的脸色亦于此刻开始渐渐朝着苍白转换。

先前一幕,其心中虽早有预料。

可不知为何,当这一幕真实发生后。

孙道华心中仍生出浓浓憋屈与悲凉之意。

“唉!”

就在众人皆是一副冷样旁观状之际。

杨先安重重叹息一声。

随即颇感无力地开口说道:“孙郡守一心为民,我家王爷深深感之。”

“但奈何沮阳城外仍有两万一千人需养。”

“故而此番燕王府只能援助粮食两万石。”

“孙郡守何时需,只管派人告知即可。”

“届时我家王爷自会命人亲送至门。”

话音落罢。

杨先安离座起身,拱手行之一礼后便欲告辞而去。

“还请......还请杨属官......还请杨属官代老朽谢过燕王殿下。”

孙道华大口喘息数声,略作定神后拱手还礼道。

燕王府赠粮两万石,虽亦不算多。

但奈何三日前燕王府方广邀宾客,共睹全军大比武之盛况。

也正因此,世人皆知燕王麾下养精兵两万一千整。

无人知晓养兵两万一千人每日需消耗多少粮草。

但自王大营士卒所表现出来的精锐之气中。

所有观礼之人心中皆知,此数定为一世人所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

故而。

当杨先安报出两万石粮食之数时。

望月楼三楼内的一众人等无不纷纷侧目。

与此同时。

许锡林、许璟祈二人再度不约而同地低垂了眼睑。

“杨某定会带到。”

“还请孙郡守放心。”

杨先安面色一正,随即郑重拱手应道。

话音落罢。

杨先安再度重重叹息一身,随即告辞而去。

待杨先安身影彻底消失于木梯处后。

孙道华艰难转身环顾已去近半人影的望月楼偌大三楼。

“诸位......诸位.......”

孙道华面无血色眼巴巴地看向在场众人。

然而不待其后言出口。

一身着华丽锦服,身形格外肥胖的中年人忽然站起身来。

“孙郡守,陈某家有难言之隐。”

“不得以,只得先行告退。”

“还望孙郡守海涵。”

肥胖中年人拱手打断道。

“孙郡守,石某家中亦有要事处理。”

“不得以,只得先行告退。”

“还望孙郡守海涵。”

“孙郡守,陶某亦是如此,还望海涵。”

许锡林眼神微动,辽东石家、辽西陶家两家家主瞬间起身告辞。

“孙郡守,海涵。”

“孙郡守,还望海涵。”

许璟祈见状微不可查地看向雁门潘家、代郡范家两家家主。

时刻暗中关注许璟祈动向的潘、范两家家主见状瞬间心领神会地站起身来。

一前一后地告辞而去。

余者一众世家商贾皆无师自通地纷纷起身,以各式各样的借口相继告辞而去。

偌大的望月楼三楼一时间满是告辞之言。

人间百态于这一刻展现的淋漓尽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众人乃为财而来,非为散财矣。

至于燕地百姓的死活,于其何干?

‘噗!’

约一炷香的功夫。

偌大的望月楼三楼渐渐归于死寂。

孙道华终是难抵心中郁结,一口鲜血径直自口而出。

‘这青史留名,当真不易啊。’

孙道华心中连连苦笑道。

十余息后。

孙道华艰难稳住心神,随即满眼希冀地望向三楼仅剩的两道身影。

“两位世子殿下。”

“不知......不知可否.......”

孙道华艰难开口相询,不知不觉间声音中已然满是哀求之意。

“不是林不愿亲囊相助。”

“着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孙郡守应当亦知不久前辽地雪灾一事。”

“唉!当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许锡林强忍着心中笑意,起身婉拒道。

孙道华闻言面露无奈,随即望向许璟祈。

“非祈不愿倾囊相助。”

“着实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孙郡守有所不知。”

“此时代地灾情较之燕地足足眼中十余倍之多。”

“一些无知百姓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下已然聚众造反。”

“代郡郡守、雁门郡守与吾父王现如今正为赈灾与平叛之事急的焦头烂额。”

许璟祈面露无奈,婉言相拒。

话音落罢。

许锡林、许璟祈二人相继告辞离去。

一时间偌大的望月楼三楼内独剩下面色惨白的孙道华一人。

待许锡林、许璟祈二人身影于望月楼外乘车远去后。

孙道华脚步略像踉跄地行至上首主座。

约一刻钟左右。

孙道华自上首主座起身。

脚步极其缓慢地朝着木梯处行去。

“孙郡守。”

楼下官吏见状急忙上前相迎。

“无事。”

“搀老朽回去吧。”

孙道华无精打采地摆了摆手。

“是。”

郡衙官吏见状急忙上前相搀。

不多时。

伴随着郡衙马车徐徐离去。

一场无任何诗词的文会就此彻底落下帷幕。

然而亦是此时。

一块新的帷幕已然悄无声息地拉开。

郡衙马车车厢内。

孙道华周身无力地静靠于车厢软塌之上。

脑海中则不断地浮现着为官数十载以来所遇所见诸多令其记忆深刻之大事。

不知不觉间。

孙道华脑海中渐渐浮现出方才于望月楼三楼所发生的一幕幕,以及三日前于燕王府承运殿偏殿书房内的两场议事。

“若无王爷。”

“此番燕地定然危矣。”

“届时老夫官袍自是难保。”

“一场牢狱之灾亦是在所难免。”

“更甚至于恐会落得个人首分离之果。”

“自莫要提青史留名之言.......”

马车摇摇晃晃中,孙道华渐渐回过神来,满脸苦笑之色地低声喃喃自语道。

......

......

小半个时辰后。

郡衙马车摇摇晃晃,终抵郡衙正门前。

“老爷,到郡衙了。”

赶车车夫停稳马车,随即行至车厢处,拱手相告之。

郡衙马车车厢内。

孙道华略作定神,随即自内而出。

方一走出车厢,便见一典吏自郡衙内快步行来。

“属下拜见郡守。”

典吏行至近前拱手大拜。

“何事如此急促?”

孙道华沉声相询。

“回郡守。”

“一刻钟前,有一衣衫华丽、气度不凡者至郡衙递拜帖。”

“并言此番拜访事关此番拜访事关数十万百姓之存亡。”

“令属下待郡守归来后务必第一时间上呈。”

“属下见那人言之凿凿,故而不敢怠慢。”

典吏快速自怀中取出一拜帖,随即双手相呈。

“那人是何模样,现于何处?”

孙道华闻言眉头不由得轻皱一瞬,随即接过拜帖边拆开边沉声问道。

“回郡守。”

“那人约不惑之龄,身高七尺有余。”

“着一华丽儒衫,谈吐亦是不俗。”

“那人呈上拜帖后并未离去。”

“欲于门前静待郡守归来。”

“属下见状不敢怠慢。”

“只得善做主张将其请至大堂。”

“还望郡守惩属下善做主张之过。”

郡衙典吏再度拱手大拜。

说时迟,那时快。

郡衙典吏话音方一落罢。

孙道华便已然拆开拜帖。

入目所及。

只见那拜帖之上赫然数有四个大字。

此四字即‘琅琊王氏。’

见此,孙道华不由得心中一凛暗道一声:‘果然不出王爷所料,琅琊王氏已至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