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晓娥想起亚联社传回来的照片中大变样的四九城有些难过,不知道南锣鼓巷哪天会被拆掉?等下次回去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熟悉的景象了。
“1969年的时候,那会儿还有时间重建天安门呢?我记得那时候四九城不是差不多是一座空城了吗?”
张忠华有些差异,这个事儿他还真不知道,而且他对于四九城拆拆建建的事儿一点也不感兴趣,所以对于亚联社传回来的这种消息没有关注。
而且当时玉皇集团的事儿确实也很多,亚联社也是在是1969年之后才真正的进驻四九城,当年的事情还是从亚联社那里了解了不少,但是张忠华并没有过多关注。
“亚联社传回来那么多消息你都在关注什么?虽然转移了很多人出去,但是还没到空城那么夸张。
当时虽然外迁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大部分市民也都搬到了防空洞,并没有离开四九城,每天该上班的还是要上班的,该逛街逛街。
不过老家那边当时的局势确实比较紧张,从4月份的时候就提出了要准备打仗的号召,超过百万的军队也都驻扎在东北,枕戈待旦;
8月份的时候,四九城大批的政府机构人员被精简疏散,离开四九城到各地的‘五七’干校;
10月份的时候发布了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紧急指示,也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四九城的机关团体单位的搬迁撤离。
1965年的时候四九城当时四九城共有高校55所,一年的时间,有31所学校在四九城消失,搬迁到了全国各地。
1969年秋,原有的55所高校中,炎夏科学技术大学、四九城农业大学、四九城地质学院、四九城矿业学院、四九城石油学院、四九城铁道学院、四九城林学院、四九城建筑工业学院、四九城轻工业学院、四九城机械学院、四九城电力学院、四九城水利水电学院、四九城农业机械化学院等十三所高校迁出四九城,外迁至陕省、彩云省、川渝省,冀州、齐鲁省、湘南省、鄂北省、皖省等地。
还有一部分学校,比如炎夏人民大学、炎夏医科大学、四九城政法学院、四九城对外贸易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四九城商学院、四九城经济学院、四九城广播学院、四九城气象专科学校、四九城外语专科学校、四九城戏剧专科学校不是被撤销就是停办,一直现在还没恢复。
东北那边的高校也都是纷纷外迁到各地,实力最强的哈尔滨工程学院更是被拆分成十几所学校分散到各地,现在被留在地方回不去了。
像炎夏科技大学本想迁至豫州省省NY市,四九城地质学院有意落户豫州省平顶山,四九城矿业学院都有意落户母校豫州省焦作,可惜都被拒绝。
冀州省距离四九城太近也很悲剧,当时四九城电力学院和四九城水利水电学院搬迁至冀州邯郸,现在又搬回了四九城。
其实最惨的不是豫州省,而是赣省,当初赣省可是接纳了华清大学、四九城大学、炎夏人民大学,妥妥的顶级高校集中地。次年,这些大学的分校刚刚建成就重新迁回了四九城,让赣省白高兴一场。”
娄晓娥笑着说道。
张忠华听的也是无语吐槽,四九城农业大学和四九城农业机械化学院合并成炎夏农业大学,四九城林学院也就是四九城林业大学,四九城铁道学院是四九城交通大学、四九城轻工业学院是四九城工商大学、四九城石油学院是以后的炎夏石油大学、四九城地质学院是以后的炎夏地质大学、四九城矿业学院是以后的炎夏矿业大学、四九城电力学院是以后的华北电力大学、四九城政法学院是以后的炎夏政法大学。
这次京校外迁有不少省市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不少回迁到四九城的大学也开始了两地办学,当然皖省成为最大的受益省,也是颇为幸运。
当时炎夏科技大学预备搬迁后,就分为两队,前往鄂北省沙市和豫州省南阳寻找合适的搬迁地址,可惜都遭遇了拒绝。
这两队回到四九城后,炎夏科技大学再次派出了两队,让他们前往赣省省和皖省省考察选址。
当时赣省已经接受了华清大学、四九城大学和人民大学,明确拒绝炎夏科技大学落户。
来到皖省的另一个小队在皖省得到的热情招待,炎夏科技大学就迁往了皖省省的AQ市,但是由于安庆办学条件过差,也就将炎夏科技大学迁往合肥。
炎夏科技大学的搬迁过程中,运货量足足达到了865吨,装运出书籍、器材等物件一共35000多箱,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给炎夏科技大学的师生使用,满满的都是诚意。
炎夏科技大学刚在合肥落户,其他大学也都开始陆续回迁四九城,但是炎夏科技大学也永远留在
了合肥。
炎夏科技大学被无数的城市拒绝,来到了皖省之后受到了无比热情招待,现在转头抛弃皖省搬回四九城这还是人干的事吗?
还有就是搬迁过程中损失了近三分之二的器材用具,流失了一半以上的教师,真的顶不住再次搬迁。
后来眼瞎了科技大学在皖省一待就是几十年,而皖省也是仗义,为了留住眼瞎了科技大学是要地给地,要钱给钱,要福利给福利,要政策给政策。
这次1969年四九城高校外迁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少的大学被撤销或者停办,损失了大量的人才。
学校的教职员工陆续被分配到不同地区的不同工作单位,有的教师在干校一去达五六年之久,还有一大批高级知识分子中断或放弃了专业。
这些大学要是没有返回四九城,而是都留在各地也是发展平衡许多,毕竟每个迁到的城市也都是经过多方面选择的。
尤其是冀州省,简直就是一个悲剧,未来唯一的一个211大学也是在津门,同时省会更是数次迁移,去年才彻底把省会定到史家庄。
建国后,冀州省的省会是保城这地方我住了十几年。
1958年开始,天津发展迅速,冀州省会从保城迁到了津门;
1968年,毛熊关系恶化,再次把省会从天津迁回保城;
1968年,冀州省把省会迁到华北铁路的中心枢纽史家庄。
后来周先生批示冀州省政府,要求省会就定在史家庄,不要再提搬迁的问题,这才终结了冀州省会搬来搬去的混乱局面。
要是从晚清开始细算,冀州省会搬迁了将近20次,也是最会折腾的省会。